指导思想类
一、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质的规定性。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均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消除贫困对于打牢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深化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的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价值目标和根本原则。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是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概括和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首先从总体上列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10个基本问题)和丰富内涵(17个方面),然后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刻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为民情怀,践行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追求,完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
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小康”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话语结合在一起。
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即“总体小康”。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在十八大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具体目标是“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党的十九大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总体要求,又明确了着力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九个字是我们在决胜期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这一块没有太大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就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铜仁市万山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铜仁市万山区2008年遭遇特大凝冻灾害,这些年来在中央和省的支持下,万山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实现了脱困目标,我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一要指示对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建设,寄予殷切厚望、给予精准指导。
全省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就会影响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我们必须既牢牢把握2020年这个时限要求,也必须牢牢把握“全面”这个根本要求,还必须牢牢把握补齐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短板这个底线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从而自觉担负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历史责任。
三、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明确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明确“统一战线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坚持党对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要聚焦脱贫攻坚,形成合力。统一战线应广泛参与、倾力相助。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把各级干部都调动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现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召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扶贫开发的基本特征、科学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贵州还有280万农村贫困人口、65个贫困县,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大都是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的贫困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我们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量身订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同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五、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通过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他就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希望大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脱贫攻坚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结合贵州实际,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六、构建大扶贫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构建大扶贫格局,强化社会合力抓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召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攻克贫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形成有效的大扶贫格局,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抓住和用好定点帮扶、扶贫协作等机遇,充分用好各级各方帮扶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构建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必须争取定点帮扶的更大支持,扩大帮扶范围,提升帮扶实效。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合作双赢。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编者按:为进一步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由省委政研室牵头,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32个部门参与,共同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键词解读》一书。该书分指导思想类、攻坚部署类、支持保障类和党建类4个版块,每个关键词按照概念内涵、缘由演进、实践成效等进行解读,是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的辅导读物。从今日起,本报对该书有关内容进行摘登,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编辑:肖佳艺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江门市公园城市年度实地考核工作顺利完成
屏南:【聚焦省运会】青少部拳击比赛圆满收官
吴川市委书记全可文参加塘缀镇老区饮水工程感恩座谈会
实施“旅游+”战略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五河县妇联举办2018年母亲节诵读活动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键词解读》摘登
濉溪县房管局强化“双拥”活动,助力扶贫攻坚
多彩新时代 致远新梦想 ——嘉兴四高隆重举行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
超高颜值运动比赛!2018中国长沙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预赛结束
红桥区全力推进美丽新红桥建设
解剖鲫鱼、保送清华的石玉晨:平时吃鱼都把骨头“漱”干净
乔新江尚朝阳等市领导检查国庆假期值班情况
复兴区国税局抓实“放管服”
市政法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市农机总站送科技下乡助力备春耕生产
神州租车海外租车报告出炉 加州一号公路为自驾游首选路线
禁止携带犬只场所应增加饭店?修订养犬条例征求意见
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席会议召开
市委党校第3期组干班专题学习保密工作
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暨2018年市安委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