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职称制度改革有大动作 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

原未设置正高的11个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不再“一刀切”,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
打破资历限制,对取得重大“标志性业绩成果”的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职称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制度。从1986年开始,职称制度已在浙江推行了30多年。
昨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浙江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宋云峰等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这项关乎全省500万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的改革新政。
钱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这次改革有利于破解人才评价难问题,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的错误倾向,扭转评价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形成“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人才评价机制。
问题一:延续30多年的职称制度为何要大改?
宋云峰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显露出一些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问题,主要是人才评价中的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具体来说,职称评审分类不与时俱进,存在很多“一刀切”的现象,大到行业之间存在,小到一个单位同样存在;评价标准不科学,对基层人才简单套用论文科研指标,对应用型人才套用基础学科要求;评价和使用相脱节,不能以用为本,不能从实际出发、岗位出发,不能将个人成长和单位建设、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去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意见》,我省改革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意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问题二:人才成长“天花板”如何打破?
在原有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29个系列设置一直没有变化,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次改革把原有未设置正高的11个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设置到正高级。
这11个原有未设置正高系列共涉及工程、经济、会计、统计、技工院校教师、中专学校教师、工美、艺术、实验技术、船舶、民航飞行等。
问题三: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职称专业如何设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我省的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和企业,这次改革也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新兴产业。如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将集聚一大批世界前沿的优秀科学家。根据改革的精神,提出“最好的评委就是他们自己”,并要将“职称评审权直接放到单位,帮助其实现超常规发展”。
此外,我省在工程领域的社会化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将依托成熟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把企业的薪酬待遇、技术要求、市场销量等综合纳入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 认真参会履职 积极建言献策
南昌开展“洪城学师”评选教师入选可获5000元奖励
贵阳市参加“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第六十九期业务知识专题讲座
南阳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黑加油站点首次集中行动
天津治理客运出租汽车运营秩序:清除一批“害群之马”
浙江职称制度改革有大动作 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
澧县码头铺镇实现“法律图书角”村级全覆盖
皖西中学党总支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系列活动
提升食品快检能力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人均基公卫服务经费补助再提标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
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将启动推荐评选
我区与蓝山、耒阳等地签署禁毒协作框架协议
泾县:工业提速大会战指挥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
利津县教学工作会议召开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发放2017年度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合江虎头镇召开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推进会
带着学习用品送关爱 响水留守儿童收获暖暖真情
西安16岁女孩打工一月倒欠老板195元,旷工一天扣五百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两院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