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1912~2008),揭西县凤江镇鸿江村人,我国炼油技术奠基人、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开拓者之一、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祥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抗战时期投身于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受党组织委派,自费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获卡内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全身心投入我国石油化工事业中,实现航空油料国产化,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特种油品!成功开发“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参与制订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主持国家重大课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编写有多部专业著作和辞书。
侯祥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石油战略家、科学家。他殚精竭虑、苦心钻研,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组织领导和指导支持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临危受命,功勋卓著
“要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成就,需要正确的人生观,需要过人的勤奋,执著的追求,当然还有严谨和求真的精神。”
“……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这就是我的使命。”
2003年5月25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侯祥麟的家中,亲切看望了他,并邀请他担任“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当时,国家正准备制订“十一五”规划,在规划中对油气问题的考虑,关系到2020年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此时侯祥麟已经是9l岁高龄。
有人问侯祥麟,接手“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研究项目的时候想了些什么?有没有考虑到年纪?是不是因为总理点名,无法拒绝?侯祥麟说,“国家需要我来承担的,我就应该承担下来。”“根本就没有想到我多少岁,我觉得我有没有能力能够承担?当时觉得还可以,我就承担了。”“要是认为不能完成的,我当然就不接受了。”侯祥麟一生,不断地接受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长期负责与组织领导炼油行业的科技发展工作。他见证了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全部历史过程。
1956年,侯祥麟与其他600名科学家一起,参与了周总理主抓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负责完成了规划中《扩大液体燃料和润滑剂来源》分项的编制,并着手组建炼油科技队伍,参与筹建石油炼制研究机构。这个规划对后来炼油工业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军用油品的研制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封锁,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前苏联的援助。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了兰州炼油厂,开始生产部分工业用油,而像航空燃油和润滑剂等各种军用油品,则全部依赖从前苏联进口。然而,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陆续中断对我国各种军用油品的供应,单方面宣布中止一切援助。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着三大技术难题:一是用国产原油提炼的航空煤油在试验中造成发动机火焰筒腐蚀,尚未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二是我国原子弹、导弹、卫星的研制所需的特殊润滑材料尚不能生产;三是缺乏先进手段,不能加工高质量油品。前两项意味着,我国面临导弹、原子弹研制被迫停止,飞机被迫停飞,国防建设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局面, 第三项则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1958年10月,侯祥麟临危受命,带领我国第一批石油化工科研人员,首先研制140种特种润滑油脂,一年时间内就完成了102种,满足了国防部门的急需,开创了我国研制国防特殊润滑材料新领域。在国产航空煤油的研制上,他亲自带领科研人员日夜苦干,经反复试验,于1960年9月解决了国产航煤的烧蚀问题,1961年正式生产并供应我国空军和民航飞机使用。他领导的科研队伍,还在短期内为我国的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研制出了特种润滑油品,保障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
1962年侯祥麟参加研究《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石油炼制)》,确定尽快掌握关系到汽油、柴油、润滑油生产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个方面的炼油技术。这五个方面的技术被称作“五朵金花”。1965年,这五项炼油新技术开始在全国的炼油厂大量使用。年底,我国的石油制品全部实现了自给,中国的炼油能力在当时接近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为以后炼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初,侯祥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排除干扰狠抓科研管理,组织领导了多种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取得多项成果。
得益于侯祥麟和其他科学技术人员的攻坚克难,我国的石油工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动力之源,开创了独立自主发展炼油技术的新局面。
情系桑梓,故园情浓
“我从14岁离家外出求学,一生中走过的地方实在太多,对许多地方的记忆已经淡薄了,唯有家乡永远在我心中,历久而弥新。”
侯祥麟虽然长年在外,但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深藏于心。他经常通过家乡人以及家乡的报纸了解家乡的信息,有时报纸迟送了,还会打电话询问。他还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提出建议。“家乡的经济发展得怎样?老百姓生活如何?”是他常念叨的。
今年5月底,笔者到侯祥麟家乡揭西县凤江镇鸿江村探访。鸿江村是行政村,由8个片村组成,为侯氏聚居地。侯祥麟的父亲侯乙初所建的“德智学校”和“德智别墅”在鸿江村的旧北村。在村民的带领下,笔者参观了这两处岁月留痕的建筑。
据介绍,“德智别墅”是“乙初旅园”的一部分,1992年侯祥麟将“乙初旅园”捐赠给鸿江村作教育等公益事业之用。“乙初旅园”在解放后几经变迁,一部分改建成为现今鸿江村村委会的办公处,尚能看出建筑原貌的“德智别墅”就在旁边。
在家乡人的印象中,侯祥麟是一位可亲可敬、平易近人的长者。
鸿江村村委书记侯映群告诉笔者,他曾有幸与侯祥麟交谈。其中一次是为了感谢侯祥麟热心桑梓公益事业,他带着众乡亲的祝愿到北京向侯祥麟赠送“盛德流芳”牌匾;一次是因事到北京拜访侯老。侯映群回忆道:“虽然侯老做过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但是没有一点架子。他待人亲切,给人的感觉很质朴、纯粹,是个完全专注于科研工作、一心为国的人。”
在京潮人也念念不忘侯老的“亲善”。原中科院基建局局长、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揭西组组长汪友三接受媒体采访时讲了一件事:2005年春节,揭西组在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大会后开分组会议,尽管当时乡亲们都殷切希望侯祥麟能到组里来坐坐,却没人敢上前邀请,因为都怕打扰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侯祥麟自个儿朝揭西组走了过来,并在饭桌旁坐下,和许多年轻后辈亲切地用乡音聊天谈笑,毫无架子。
侯祥麟对党对国家忠诚如山,为我国的石油化工事业贡献一生。他说:“只要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我都乐意去做。”其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的精神深为家乡人民所敬仰。鸿江村村委会办公处大门的木棉树是侯祥麟7岁那年种下的,如今已经长成3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侯氏宗亲谈起时,言语间充满崇敬之情。侯氏宗祠里,侯祥麟手书的“鸿江中学”牌匾装饰着红绸,高高悬挂。侯祥麟为后辈树立了楷模,其先进事迹激励着当地学生奋发向上。
陈燕玲
(编辑:喃喃)
第二届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名单出炉
台湾中华青企协来鸡考察
本市政府网站2018年第三季度抽查情况通报
市政协委员曹晓苗:注重城市设计提高规划水平
民宿秀个性 “箱柜”趣多多
揭西凤江侯祥麟:我国炼油技术奠基人
春季禁渔联合执法行动在江阳区启动
汇聚爱心善心 助力脱贫攻坚
湖嘉申线航道嘉兴段一期工程调概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
耀州区全年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
定远首家社区科普馆开工建设
火车站出站口再添自动扶梯
经开区地税局成功创建“四川省地税系统法治基地”
不畏险阻挺进灾区
官柳社区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继承先辈遗志”特色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丽水105个村喊你来当“名誉村长”!
“文化春雨” 催生脱贫志
新恒大稳坐行业“利润王”中期盈利翻倍股价大涨27%
财政部驻湖南专员办来邵调研财政运行工作
望城安排部署望城经开区托管望城高新区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