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先进生产要素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港北区大力创建富硒 优质稻产业(核心)示范区

近年来,港北区以富硒优质稻为主导产业,主推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努力打造“品种优良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科学化、产品优质化、产出高效化”的现代粮食生产典型示范样板,积极创建富硒优质稻产业(核心)示范区。
完善设施装备,提升农机化水平。三年多来,港北区共整合财政、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4860万元,完善核心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水田“以小并大”800多亩,建成三面光水渠95公里、机耕路38.79公里、农机下田坡50多个,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局面。
大力推广应用工厂化育秧、无人驾驶植保飞机、稻谷烘干等先进的农机技术,示范区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
直至目前,核心区所在的庆丰镇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0家、各类农业机械24639台套,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实现了耕耙、育秧、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加工等主要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产业转型。港北区成立富硒香米产业联盟,成功培育和引进核心区经营主体11家,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以及代耕代种代管等合作经营模式。核心区相对集中连片流转的土地达到5200多亩,现代经营模式取代了以分散为特点的“单家独户”经营模式。
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品质量管控。港北区建立健全水稻生产质量管控系列技术标准体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核心区优质稻良种覆盖率达95%,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生产质量安全等各种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2017年核心区早稻平均亩产425公斤,比其他区域高出15公斤。
依托政策引领,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港北区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核心区经营主体累计投入资金1.93亿元。通过与科研机构、农技部门合作,成立了由12名专家组成的示范区技术专家团队。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核心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2%,比广西平均水平高18.9个百分点。
挖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化。港北区积极推进水稻“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探索稻田复合种养模式,核心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引入中国驰名商标“金龙鱼”,成功培育“广西著名商标”2个、“广西富硒农产品”4个,示范区产品逐步实现线上交易。立足乡村特色和景观优势,投入财政资金1400多万元,实施乡村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形成了与示范区相配套的乡村旅游观光带。去年,核心区经营收入达2.96亿元。
优化发展平台,促进农民增收。该区以示范区为平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经营主体优先聘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努力促进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示范区创建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农民除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外,在家门口就业就可以获得不低于2000元的工资收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核心区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共吸纳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产业扶贫资金1596万元,每年可以为4个贫困村集体、472个贫困户带来约127.68万元的产业收入。
在示范区带动下,港北区优质稻占水稻总面积的90%;全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比广西平均水平高10.7个百分点;全区共有7个品牌大米产品被认定为富硒农产品。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楼会议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广元国成投资有限公司学习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
大四网购毕业设计 导师成了透明人
南山博物馆展出近300件精美陶瓷
发挥保险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集聚先进生产要素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港北区大力创建富硒 优质稻产业(核心)示范区
广场舞红人跳出70万粉丝 这届济南大妈还会跳很久
波兰、保加利驻华官员考察南充物流园
新环境 新服务 新形象——雅安市商业银行雨城支行迁址开业
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宣传知识
永定区人大收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
长治市工商局对2018年二季度消费投诉所涉及汽车4S店进行公示前行政约谈
加强“青山白化”治理保持青山美丽风光
记首届“开封工匠”、开封市继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张继中非遗情怀匠心独运
靖州:产业帮扶助脱贫
芗城:芝山镇、新桥街道分别开展区人大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
邢清公路道路主体工程完工
荆门B保中心项目全面动工
嘉兴车主看过来!国庆西湖景区停车收费调整至30元每小时
《大家说理》28日播出《不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