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平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东江流域的源头区域,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护好水生态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河长,使得和平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去年以来,和平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新模式,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水生态治理和修复,以水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县域生态涵养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协同推进“两个和平”建设、建设智慧生态现代新城提供坚强保障,为实践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发展思路注入和平正能量。
位于和平县东水镇的双江交汇处,左边为浰江,右边为东江。和平县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主要有浰江、东江、鱼潭江、和平水、定南水等,水库塘坝众多,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为和平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河长制的“前世今生”——
实现对区域内河流管护的“无缝覆盖”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和平县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主要有浰江、东江、鱼潭江、和平水、定南水等,水库塘坝众多,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为和平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平县境内河流共142条,总长度为992.53公里,其中县级河流共13条,列入镇、村级河流共129条;中小型水库共132宗。充沛的江河湖泊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是和平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2017年7月8日,和平县印发了《和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县、镇两级都实行双总河长制,即每条河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总河长,成立了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执行组长、相关县级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和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
创新河道管理体制,实施河道管理河长制。全县共设置县级河长12人;镇、村级(包括自然村河长1517人)河长1869人,县、镇两级设置行政区域双总河长,根据流域面积、河库自然属性、跨行政区域情况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在各镇、各村(居)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镇、村(居)三级河长管理体系。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管护的“无缝覆盖”,强化了工作责任。据了解,2017年和平县级河长人均巡河2次,镇级河长巡河约500次,村级河长人均每周至少巡河1次。实现全县河库有人巡、有人治、有人管,并将河长制工作列入河长年度工作考核中,切实做到河长制工作分工明确、落实到人。
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这也是和平县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河长制实施后,全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相关资料台账,定期开展河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挖砂、非法倾倒废弃物等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了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共同推进河湖的长效管理与保护。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根据省、市要求,和平县明确了48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全县县级河流、河段的河长及河道具体管理单位、管护人员均基本落实到位,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体系基本建立。截至目前,和平县河长制各项工作按照方案要求有序进行,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结合方案要求,和平县目前已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察、河长巡查、县级河长会议等7项工作制度。7项工作制度细化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引和坚实的保障。
省、市组建了省级、市级河长制办公室,和平县也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本县河道管理相关工作,设在和平县水利局。
2017年,和平县出台相关办法,对河道管理进行严格监督考核。加强督办,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河长履责情况,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坚持“一年一评”,将河长制工作考核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考核范围和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严格组织实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江河湖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全县河长制工作全面顺利开展,以“常治”实现“长治”。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平全县河道基本实现了有人管、有钱管和管得住、管得好的良好局面,部分区域河道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重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
位于和平县热水镇的热水河蜿蜒曲折、清澈见底。该河段为浰江支流。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水美新乡村——
让老百姓用上清洁干净的水
1月11日,和平县水利局联合东水镇政府、东水派出所及龙川县水利局、公安局、黄石派出所等部门在东江东水镇至龙川县黄石镇河段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整治该县与龙川县交界处河段的非法采砂行为,对两县交界处河段的非法采砂船只依法进行捣毁。
据悉,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0余人,执法车8辆,执法船1艘,对东江和平县东水镇至龙川县黄石镇河段的非法采砂行为进行突击整治,依法对该河段的3艘非法采砂船只及采砂设备进行现场捣毁。通过跨县联合执法大行动,重拳打击了偷采河砂的违法行为,击碎了违法采砂者试图利用和平县与龙川县交界处的“中间地带”河段从事非法采砂的幻想,同时也向各界宣示了铁腕整治非法采砂、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的决心和信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目前,和平县已经建立水利、环保、公安、国土资源、住建、交通运输、城管、农业等部门的河库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全县公安机关给予大力配合,列入河长制管理执法责任,试点设立河道警长,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河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设障、排污、擅自取水、采砂、采矿洗矿、倾倒废弃物、河滩违规农业种植、捕捞、养殖以及电、毒、炸鱼等破坏河库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河道疏浚整治和长效管护,维护河道健康生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排入河流,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引发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诉求日益高涨,特别是对饮用水源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让老百姓用上清洁干净的水,既是广大老百姓最基本的环境诉求,也是最直接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在大力推进河道治理的同时,和平县坚持建管并重,从保障群众权益、增进民生福祉的角度出发,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切实担起河长制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为目标,以“六治”(即河长主治、源头重治、系统共治、工程整治、依法严治、群防群治)为原则,集中精力管好水、护好水、治好水、用好水,建设县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一大批环保工程,用实际行动确保县域江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让广大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优质水。
通过清除淤泥、清理垃圾、清除杂物,控制污水排放,提高了农村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得农村河道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村民们因河道水质条件的改善,将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称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贴心河、洁美家园河”。在农村河道整治过程中,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河岸护砌、植被绿化,使得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很多地方将河道疏浚整治与农村景观河道、休闲广场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在村里建起了化粪池、垃圾箱等,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重现了“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特别是去年以来,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实行禁养区禁止畜禽养殖,集中开展东江、浰江等流域综合整治,各类污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区域水环境得到改观。
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新洞河经过治理后,重现了“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活水绕城来——
旧貌换新颜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多样的水生态系统类型,既是和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优势,也充分体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与示范性。水生态文明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和平县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月13日,春节的气氛浓烈起来,和平县河长办一行来到河湖沿岸巡查,沿着东江、浰江及其支流,查看河长制公示牌的树立情况,查看河湖“僵尸船”和“三无”船舶的专项清理整治情况以及电、毒、炸鱼等破坏河湖生态环境的治理情况,查看河湖沿岸垃圾的清理情况等。通过拨打监督举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询问群众对河长制的了解程度提高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知晓度和关注度,听取各河段乡镇工作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责任。
“我家就住在河边,原来河里经常有垃圾,河里到处都是漂浮物。自从实行了河长制,有人管河了,河里垃圾不见了,水干净多了,风景更美了。”和平县东水镇大坝村村民骆镜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东江兴高采烈地说。
同样,在林寨镇楼镇村,在实施河长制后,浰江也越来越干净了。村委会主任陈远航说:“以前,当地群众往河道内倾倒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之前我们也采取过很多办法管理,但效果不好。自从实施河长制后,拨打监督举报监督渠道畅通无阻,群众参与积极性普遍提高,河道水质逐渐变好,河面上无漂浮物,每到节假日游客也增多了。”
2017年12月,和平县顺利通过了市河长办对和平县2017年河长制工作的验收。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7宗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案件,去年底全部督办落实、办结销号。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平县河长办联合5个成员单位到全县各镇进行2次督导验收工作,通过到河库现场查看、座谈交流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镇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行了督导验收,切实发挥出县河长办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的指导、协调及监督作用,扎实推进各镇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清水润和平,河湖惠民生。让环境更美,让水更清是每一个当地居民的愿望。河长制的实施,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推行大环保理念的有效实践。通过实施河长制,如今,和平县绝大多数农村骨干河港已经旧貌换新颜,“水清岸绿景美”已从书本上描绘的理想变为真实的存在。
3月7日,和平县彭寨镇镇级河长率村级河长,到彭寨河星丰村段开展植树活动,还原水清、山绿、坡美、景丽的沿河两岸绿色生态环境。 和平县水利局提供
3月15日,和平县水利局、公安局、大坝镇府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力量,对和平河大坝镇河段的非法采砂现象进行集中整治,从严从重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和平县水利局提供
水秀好风光——
将谋划打造一批水利景观项目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市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发展思路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五大发展”打造“五个和平”的有力体现。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推行河长制要点,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接下来,和平县将严格按中央、省、市文件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河湖管理长效机制,落实管护、机构、水利员、水管员工作职责及管护经费,进一步加强与各镇各部门的沟通、协作。
《和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提出,到2017年年底,全县境内江河库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县、镇、村(居)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到2020年底,水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水环境改善更加明显,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水污染防治效果更加突出,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其中,全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34亿立方米以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级以上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对于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体断面消除劣v类,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接下来,和平县将围绕上述目标,紧抓重点,突出源头严控。在今年底前全面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县、镇、村(居)三级河长制,构建管护网格;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科学编制河库管理保护规划,在项目引进建设中严把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关口,切实加强江河湖库污染源头管控和治理;注重过程严管,坚持长效机制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破坏水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治乱、治脏、治污专项治理行动,县水利、公安等部门要迅速制定方案,近期在全县开展一次涉河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形成高压态势。强化依法严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综合运用法治手段,严格执行河道保护与利用等规划,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整治非法排污、设障、采砂、捕捞、侵占水岸线等破坏江河湖库生态环境行为。尤其是对东江干流东水麦輋河段,梅子角、牛角龙、三块坝河段,县管河道鱼谭江贝墩、古寨、彭寨河段,浰江林寨、东水河段,要制定相应的巡查计划,增加巡查广度和频次;做好2018年度河砂开采初步规划,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违法占用河道等水事违法行为,严防非法采砂现象反弹,按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整体部署,以非法采砂入刑为契机,认真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对禁而不止的河段、屡教不改的“砂霸”,坚持零容忍、重打击,露头就打、绝不姑息,确保打出声威,打出成效。
同时,该县将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抓整治工作,全面查摆问题,突出抓好矿山整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让和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结合基层党建促落地,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在生态涵养、水源地保护、河湖水系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推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坚持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统筹政策、资源、资金、项目,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大力开展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处理机制,加快建设“河畅、水清、地净、景美”新农村示范村。
水性灵秀,因势而为。“一汪碧水”化身聚宝盆,水系连通,再现活水绕城好风光。和平县还将大力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升水工程形象。改善水环境状况,丰富水文化载体,拓展旅游资源空间。据悉,和平县将谋划打造一批水利景观项目,城区要依托和平河,加快一河两岸四期建设,谋划福和生态湿地公园保护开发,打造独具和平人文特色的休闲景观带。热水、林寨、东水等镇将依托热水河、浰江、东江等河道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一批乡村公园、休闲基地,打造一段河景,建成一批旅游景点。此外,该县将大力实施一批水利民生项目,集中人财物,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力争早实施、早见效。同时,和平县将抢抓先机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积极谋划争取省、市有关项目资金支持,推动该县河长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河长制治水永远在路上。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实行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一定会保障和平县河湖健康。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征程里,和平县将继续唱响更美的“治水好声音”。
唐河县公安局举行“扫黑除恶”新闻发布会
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
《潜心研究反人伦邪教“法轮功”》在韩国出版
高斌到汤池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东莞市属国企重组整合大幕拉开!市国资委助力改革攻坚
和平:全面推行河长制 唱响更美“治水好声音”
同竞幼教专业技能,齐放青春无限活力
临沂一女子贪慕“小鲜肉” 网络交友被骗2万余元
二O一八中国五百强企业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对照标准履行职责 狠抓党建各项工作落实
2018年2月雨城区商品房销售情况
金华市民宗局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夜间行动” 争做城市“啄木鸟”
蛋价涨 油价稳
信宜早熟李子 售价刷新高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调研组到莲花山中心渔港开展调研
广州市档案局举办2018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爱心企业家开展捐赠活动 百名贫困儿童收暖心礼物
春节期间环卫清理烟花爆竹残渣垃圾200余吨
望奎深化“放管服”改革
白云区:传达学习中央省市 相关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