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龙抬头”:预示一年农事始 迎龙求雨祈丰收

  新华社天津3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称为“龙头节”,又名“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闪电的形状酷似龙的形状,有了闪电,就有了雨水,就意味风调雨顺。民间百姓俗信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因此,二月二又叫“龙头节”。
  “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由国庆表示,今年农历二月二,恰逢惊蛰节气尾声。此时节,春回大地,陌上花开,天气渐暖,春雷乍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所以,古人把“二月二”又叫做“春耕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就是人民希冀风雨顺大丰收的情感表达。
  据了解,我国古代非常重视“龙头节”,皇帝要率领百官耕地,象征性地参加劳动,而民间百姓要举行“引龙”仪式,用灶灰末、谷糠或黄土从家里撒到附近的河边,然后再撒回来,表示把“懒龙”带出去,把“勤龙”“钱龙”引回来。
  民俗专家表示,古代庆祝“龙头节”,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虫害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带有一种强烈的农耕文化色彩。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早已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因此,为了讨吉利、求喜气,“龙抬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各地还普遍把吃的东西都加上“龙”的头衔,祈龙赐福。
  由国庆介绍说,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油糕叫吃“龙胆”,吃馄饨叫吃“龙眼”等,这些食俗都是人们对龙文化的崇拜,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张彤主持我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签约仪式
华安铁观音包揽海峡茶会清香型和浓香型铁观音比赛全部奖项
雨山区委书记徐泽能督查调度城投四号地块项目
经济运行保持稳健 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容丽萍主持召开七届市政协第14次主席会议
18日“龙抬头”:预示一年农事始 迎龙求雨祈丰收
高中特长生招生政策出台
蓝山产业建设如火如荼
踏青赏花游山水 五大景区让清明节从追思走向宁静!
重庆一妇女在幼儿园持菜刀疯狂砍小孩,14人受伤
关爱母亲河环保在行动——记“绿色家园”保护山川河流建阳区环保局志愿服务活动
昆明市就业局启动“就业昆明行”助力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
全力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徐文光在新时代“枫桥经验”衢州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奉献爱心,关注成长
家政市场调查:“金牌月嫂”月薪上万 名头由家政公司自封
“第一书记”和他的“穷亲戚”
最多跑一次改革 嘉兴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再提速
2017年安徽省私家车增长近两成 全省私人轿车已达379.1万辆
长影世纪城灯彩文化节6月16日大幕开启 35万平方米灯海即将照亮夏夜星空
祁门北坑铁道口平改立加紧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