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充小山村里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南充新闻网讯(记者 卜兵)下锅煮后,柔软细滑 ,吃在嘴里麦香回味悠长。这是许多消费者对食用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村3组村民杨兴勇的挂面后,给出的评价。12月19日,踏着冬日的暖阳,记者前来该乡采访,用镜头记录这位乡村朴实无华的挂面匠。
杨兴勇的家位于杨家河岸边的大山深处,山高沟深,所处的山脉属于剑门山系,不仅风景秀丽,纯朴的乡村民俗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真切感悟。由于天气睛好,杨兴勇一家正在做挂面,大家忙忙碌碌,到枣碧乡前来观光的游人把他家的作坊挤得水泄不通,当天生产的300多公斤挂面被抢购一空。
在他的作坊里记者看到,只有一台十分陈旧的压面机,再就是挂面杆和晒面架,虽然简单,但夫妇俩每天却要生产300至400公斤面条,杨兴勇对记者说,他做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吃了他的面条都说好,吃完又来,顾客来自四面八方,最远的来自重庆、成都等地,有的还专门当作礼品快递到上海送给朋友。
杨兴勇是一位朴实的村民,采访他没有更多的言语,他只知道按照传统做法加工面条。他说,每天要用的面粉全是他自己加工的,不去市场上购面粉,麦子就在当地村民家里收购,他们村出产的麦子也不错,由于海拔高,光照时间长,麦子产量好,颗粒饱满,作为原材料很正宗的,加工过程中从不掺任何东西。
除此之外,和面对他来说也很有讲究,每天要加工的面粉倒进专用的大盆子里后,再根据面粉的数量配进食盐化成水后开始和面。盐与面的比例随季节而改变,春秋天多夏季少,如果盐放得多了挂出去的面就软,一根根往地上落;少了则拉不开,一拉就断了。
再就是加工技巧,做了一辈子挂面活计的杨兴勇,他在磨面时不计电费成本,一般情况下磨面只磨3次,而他却要磨6次,剥出来面粉很细,再进入压面程序后,他必在面板上多过两道,让面条更有筋劲。下锅煮后,虽不到一分钟就熟了,面条却特别软滑,不会折断。
时下进入岁末,杨兴勇更忙了,主要是附近邻居开始压过年面了,几乎每天排起了队,还要应付很多外地前来购买的游人。虽然很忙,但他快乐着,没想到藏在深山里做面条还这么出名。
如今,在许多地方,挂面杆和晒面架子已经被悄悄地收了起来,挂面就成了一代人心中的回忆。像杨兴勇这些不甘失业的挂面匠看到人们吃腻了机械制做的食品后,感到新的商机来了,便重操旧业,将手工挂面摆到了城市的市场上,居然得到了不菲的收入,作为游人也可以亲自体验一把。
如今能看到碾米、手工做面、古法榨油等一批在我们眼前即将消失的行业工匠,又重新归来,走进我们的视线别有一番滋味。

五大连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任龙深入新发镇看望慰问部分贫困儿童
2018年深圳市潜在高端体育赛事可行性研究课题邀标书
金银花开金银来
喻文寄语汨罗市赴外挂职锻炼干部:用奋斗谱写无悔青春
长安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复审
探访|南充小山村里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湖口破获系列“废铜换土”诈骗案
千年古邑名人辈出 学界聚焦“瑞安现象”
好消息!下个月,住房公积金或将调整,别忘了查!
“刷脸”领证 宿豫婚姻登记引进人脸识别系统
龙文区部署下半年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江阳区江北镇举办首届老年人钓鱼比赛
通城县卫计局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长租公寓已成“风口” 资产证券化或为“救星”
市领导带队督查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整改情况
感恩母爱 组织幼儿园孩子去超市为妈妈选购礼物
市商务局不畏困难勇担当 承接指标开门红
“武汉造”世界首座高铁悬索桥最高塔封顶
徽州区:电商+旅游+扶贫 开启扶贫新模式
擅自撕毁消防封条歌厅老板被处行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