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解决“案多人少”问题,我县启动“分调裁”机制改革,把优质资源、配置、服务向调解速裁工作倾斜,坚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积极构建简案速裁、类案专审、刑事快审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分调裁”机制改革走向深入。自去年10月份启动改革以来,通过“分调裁”机制分流案件1156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的42.96%,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实现了新提升。
诉调衔接 纠纷解决多元化
“对于适合诉前调解的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及时委派至诉前调解室、人民调解室、律师调解室、镇街司法所等组织进行调解处理,调解成功且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转县法院司法确认室进行确认。”指导分流员刘军介绍道。
县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指导分流办公室,在立案大厅设立诉前分流窗口,通过诉前分流平台对起诉到法院的纠纷进行过滤和指导分流,对属于本院管辖和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辅导,细算诉讼风险“五笔账”,介绍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释明诉前调解化解纠纷的优势,引导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渠道。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法院,成立了驻院人民调解室、驻大王法庭人民调解室,通过返聘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方式成立了诉前调解室,组建由1名员额法官担任团队长的调解速裁团队。各调解团队依法开展纠纷调处工作,调解成功且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转诉调对接中心司法确认室进行司法确认;调解未成的,及时终止调解,填报《终止调解程序回复函》,注明调解不成的原因,将相关材料退至诉调对接中心。同时,借助法官工作站、镇街司法所、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室等平台,提前介入纠纷处理,指导相关调解工作,确保将更多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
组建团队 案件速裁集约化
日前,县法院调解速裁团队快速办结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案件,从立案到法官主持调解,再到当事人签收法律文书,仅用了5天时间。以往,类似民事案件法定审理时间3个月。
县法院将速裁团队建设作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组建速裁团队5个,其中速裁第一、二团队主要负责审理离婚后财产纠纷等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金钱给付纠纷案件。速裁第三团队主要负责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及大王法庭辖区案件中适合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诉讼服务中心调解速裁团队负责指导诉前调解室、驻院人民解调室日常调解工作,对调解不成的简单案件直接进行速裁,减少案件在不同人员间的流转、交接,提高办案效率。刑事速裁团队主要负责审理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相对简单的轻微刑事案件。民商事速裁团队采用“1+1+2”的团队人员配备模式,即1名法官配备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刑事速裁团队采用“1+1+1”的配备模式,即1名法官配备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模式。在速裁团队组建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个专门的法官工作室,分别命名为“李美芹法官工作室”、“郝东光法官工作室”、“许琦法官工作室”。速裁团队通过微信送达、电话送达、直接送达等灵活多样的送达方式,有效缓解了送达难;通过细致的庭前准备,确保了一次庭审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探索适用简约式裁判文书,提高了审判效率。
完善配套 繁简分流规范化
走进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立案大厅、信访接待大厅、诉调对接中心分割明显,真正做到分流诉讼人潮。在这里,材料收转、司法救助、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都能协调好,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同时,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诉讼知识、诉讼辅导专题宣传片,帮助当事人了解诉讼常识、认识诉讼风险。
县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为“分调裁”改革换挡提速。建立虚拟导诉系统,对诉讼中经常遇到的程序问题提供语音解答,引导当事人有序参加诉讼。建立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移动端评估诉讼风险、查询风险报告,引导当事人选择合适的非诉渠道解决纠纷。建立民商事纠纷案例展示平台,将常见民商事纠纷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当事人诉前通过查看相关案例,形成诉讼合理预期,为纠纷调解或服判息诉奠定基础。建立立案信息自助录入系统,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系统,自行录入立案信息后,立案人员通过扫描将信息导入案件管理系统尽快完成立案。建立微博、微信二维码信息公开平台,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诉讼费缴纳标准等进行全面公开,更好地方便群众诉讼。
组建团队 案件速裁集约化
日前,县法院调解速裁团队快速办结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案件,从立案到法官主持调解,再到当事人签收法律文书,仅用了5天时间。以往,类似民事案件法定审理时间3个月。
县法院将速裁团队建设作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组建速裁团队5个,其中速裁第一、二团队主要负责审理离婚后财产纠纷等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金钱给付纠纷案件。速裁第三团队主要负责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及大王法庭辖区案件中适合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诉讼服务中心调解速裁团队负责指导诉前调解室、驻院人民解调室日常调解工作,对调解不成的简单案件直接进行速裁,减少案件在不同人员间的流转、交接,提高办案效率。刑事速裁团队主要负责审理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相对简单的轻微刑事案件。民商事速裁团队采用“1+1+2”的团队人员配备模式,即1名法官配备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刑事速裁团队采用“1+1+1”的配备模式,即1名法官配备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模式。在速裁团队组建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个专门的法官工作室,分别命名为“李美芹法官工作室”、“郝东光法官工作室”、“许琦法官工作室”。速裁团队通过微信送达、电话送达、直接送达等灵活多样的送达方式,有效缓解了送达难;通过细致的庭前准备,确保了一次庭审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探索适用简约式裁判文书,提高了审判效率。
完善配套 繁简分流规范化
走进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立案大厅、信访接待大厅、诉调对接中心分割明显,真正做到分流诉讼人潮。在这里,材料收转、司法救助、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都能协调好,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同时,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诉讼知识、诉讼辅导专题宣传片,帮助当事人了解诉讼常识、认识诉讼风险。
县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为“分调裁”改革换挡提速。建立虚拟导诉系统,对诉讼中经常遇到的程序问题提供语音解答,引导当事人有序参加诉讼。建立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移动端评估诉讼风险、查询风险报告,引导当事人选择合适的非诉渠道。建立民商事纠纷案例展示平台,将常见民商事纠纷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当事人诉前通过查看相关案例,形成诉讼合理预期,为纠纷调解或服判息诉奠定基础。建立立案信息自助录入系统,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系统,自行录入立案信息后,立案人员通过扫描将信息导入案件管理系统尽快完成立案。建立微博、微信二维码信息公开平台,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诉讼费缴纳标准等进行全面公开,更好地方便群众诉讼。
海盐:司机拾金不昧获点赞 失主锦旗相赠表感谢
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1日试营业 到山里看“海”去
市财政局调研组深入基层问计于民
省委农工委督察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我市扎实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广饶县构建科学精准高效“分调裁”机制
灌云:我县临港产业区获评“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
实地演练优化流程
2018.01.26早间天气预报
湖滨小学学生参加九江市“长诗有奖背诵比赛”决赛
瓶装液化石油价格上涨 每瓶零售价涨至118元
泉山区多部门联合对宏图三胞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粤海信、澳信两家企业落户三水电子通信产业园
湖州公安誓师地信大会安保会战
9岁小男孩街头卖冰棍挣钱,爸爸:可让他个性开朗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 今年武汉二手房价格首次下降
12月12日虎阜桥全封闭施工涉及公交临时调整的方案公告
阿城区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2018年港南区经济工作打算这么干!
冰岛、墨西哥等世界杯“爆冷”国家 成暑期出境游“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