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遵明:愿每个农夫都快乐


他的梦想是:村里不再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他的愿望是:村子能尽快振兴起来、农民都富裕起来。他的目标是:通过努力,让他创业所在地的父老乡亲都变成“快乐农夫”。
他叫向遵明,一个在广东打拼20余年,富裕起来后回到家乡重新当农民,想尽一切办法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普通返乡创业者。
他是一个快乐农夫
4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旌阳区新中镇白河村一个叫姜家湾的地方见到了一道别样风景,这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
在“画”里,成片的桃林和梨林刚挂果,一个个小果实在艳阳下、绿叶间显得格外晶莹。
“画”中果园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穿着深色夹克,面色黝黑,个子不高的“农夫”正穿梭于果树间,双手飞快地摘除树上多余的枝叶。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和果园里其他工作人员并无差别的人就是向遵明,四川快乐农夫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快乐农夫农场”)的董事长。
向遵明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在果园里,摘去没有挂果,又会吸收营养的“水枝”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心细和手准,如果技术不到位,不但速度起不来,还容易伤到娇嫩的新果。“科学种植水果,在修枝、施肥等方面都很有讲究。我们公司派人专门去外地的现代化果园学习过,我也是学员之一。这道工序讲的就是一个快、准、稳,现在大家做得都不错。”
快乐农夫农场的员工王世仙正在果园里修枝,她告诉记者,除了修枝外,施肥、摘果、养鱼等农场里的其他活儿,向遵明都是一把好手,他会和所有员工一起劳作,而且乐在其中。
向遵明说,他本就是农民出身,干农活是他的老本行,不管什么时候,一干起农活来,一闻到田地里泥土的芬芳,就像回到了童年的老家。“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一样,真的很快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向遵明称,在他创业的地方,愿意从事种植的乡邻,愿意返乡发展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能致富,那就是他最快乐的事。“我骨子里就喜欢种田,现在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相信有更多的父老乡亲从事农业种植,从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快乐农夫的苦与乐
向遵明是中江县辑庆镇人,世代务农。1983年,年仅19岁的向遵明任村团支部书记兼生产队长。作为当时最年轻的村干部,向遵明有着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1985年,怀揣致富梦想的向遵明在信用社贷了款到成都荷花池从事个体经营,赚得了“第一桶金”。1993年,向遵明带着在家乡打拼积攒的数万元来到广东创业。创业期间,他蹲过马路、睡过桥下、捡过垃圾。直到1998年,向遵明做起了中药材初加工生意,建起了加工厂,当上了老板。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向遵明有了充足的资金,决定把工厂交给儿女经营,带着妻子蒋绍琼回到家乡,准备重新做农民搞第二次创业,帮助还没富起来的老乡致富。
从2014年1月到8月,向遵明在德阳各地考察后,决定在旌阳区新中镇白河村发展种植养殖业。向遵明称,他在那里考察时,乡亲们那种渴望致富奔小康的眼神,和对投资者的热忱让他留了下来。
2014年10月,向遵明的快乐农夫农场承租了新中镇白河村4组的全部耕地,优先雇佣当地贫困户,在果园里套种农作物和药材,建池塘养泥鳅,搞起种植养殖为主的“立体农业”。
对于再次创业的艰辛向遵明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却是那么苦。尽管他每天起早贪黑,和工人们吃住在农场,凡事都亲力亲为,但第一年投入的200余万元,不但没见到效益,还因为种草莓亏了30多万元、种丹参亏了10多万元。那些日子里,虽然白天劳作非常累,向遵明晚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整夜整夜地坐在池塘边一边抽烟,一边苦苦思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
“一个130斤的壮汉一下子瘦成了90多斤,我劝他放弃,回到城里过安稳生活,可他说不想让老百姓失望。他就这样头天晚上抹完眼泪,第二天又接着干。”蒋绍琼说。
尽管累得身体瘦了一大圈,投资也亏了,但向遵明在员工面前却表现得很乐观,而且从没拖欠过工资,这是村民们都没想到的。
他想带领农夫致富
在当地党委政府与农业技术人员的多次关怀与“会诊”下,向遵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了产业结构,更换了果园品种。现在,快乐农夫农场投资近500万元的综合高效生态农业观光、采摘示范园已初具雏形,形成了冬春有柑橘、夏秋有桃李梨,每个月都有优质成熟水果采摘的种植格局,效益逐年显现。2017年,水果收入60余万元,生态美蛙养殖收入80余万元,纯利润80万元。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水果经销商纷纷上门考察洽谈,希望快乐农夫农场能长期供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到这里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带领这里的老百姓都富裕起来。”
事实上,向遵明让当地人富起来的愿望正在逐步显现。62岁的李业本是土生土长的新中镇白河村人,他告诉记者,白河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较为贫瘠,多为“望天田”,村民们以前靠天吃饭,雨水多的年份收成会好一些,反之收成会很差。
李业本家有1亩多田、2亩旱地,每年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加起来的毛收入不过四五千元,除去成本与人工,基本谈不上什么纯收入。现在,土地流转给向遵明的公司后,光流转费就有2000多元,他们老两口在快乐农夫农场工作,每年的工资有2万多元。“这两三万元全是纯收入,以前跟现在没法比。”
目前,向遵明的公司每年可解决50至100人的就业,为当地农户增收80至100万元。
而向遵明给当地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李业本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出去后,因为要种果树,白河村4组的土地与土地间已经修起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今后每块地都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同时,经过四五年的果树种植,现在处处郁郁葱葱,家乡成了一个绿水青山的小村庄,很多城里人都会来这儿过周末、摘瓜果。
向遵明计划将柑橘种植向整个白河村推广,形成千亩果园,带动全村发展,将白河村有机水果基地建成国家级标准水果示范基地,把快乐农夫农场打造成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产业的龙头企业。“照这样发展,在外打工的本地青壮年可以回来开农家乐,开民宿旅馆,进一步致富。大家都富起来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就没有了,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向遵明说,他还有一个计划,等公司稳定了,他将发动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动入股等方式,让村民成为快乐农夫农场的主人,每年都能分红。“到那个时候,相信所有农夫都会很快乐!”(记者叶斌)

[常宁市] 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深入大堡乡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艾立明到尚志市检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
全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电视会议召开
松江区小昆山镇成立四号河水域市容环境责任区自治协会
2018年“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9月13日启动
向遵明:愿每个农夫都快乐
机器人加油站明年现身重庆
沈阳新建216处“电子警察”上岗
《好人开讲》之李安定:用匠心书写现代治水传奇
嘉善县教育系统开展“嘉教善育 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
高寨中心学校开展“颂师德 感师恩”故事会展演活动
厉害了!“中国环保滤料名镇”花落盐城,全国唯一
[武侯区]武侯区召开治理“微腐败”工作推进会
停电预告(2017年12月28日)
清明首日全市祭扫人数达151万人次,环保祭拜理念深入人心
本周,上饶城区这4条路将从凌晨开始停电!
丰南区扎实开展“双创双服”活动
本周我市先雨后晴
南阳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五次会议
我市加快兴建4个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