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干七个小时,一小时10块的工钱,一天收入70元,如果起早贪晚再多干一点,每天最多可以挣100多元,我一个月能赚2000多块钱。”说起一不离家、二不离土,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农事“钟点工”,家住汤原县振兴乡古城村的贫困户王坤满脸喜悦。
原来,今年59岁的王坤以前在家靠务农为生,老伴身患重病,家庭开销负担大。在乡村干部的积极联系下,他来到振兴乡汇森食用菌种植基地打工。从木耳挂袋开始到采摘结束,这一个不到四个月的生产周期下来就能赚到八九千块钱,他说:“我靠务工收入和上级的脱贫政策今年就可脱贫致富。”
年初以来,在振兴乡各食用菌种植基地、烤烟和水稻育苗小区的田间地头,活跃着许多季节工的身影,他们有的喷药施肥、有的播种浇水、有的清除杂草、有的移栽苗木……这些穿梭忙碌的季节工,许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这个农忙季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事“钟点工”。
近两年来,汤原县振兴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鼓励引导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经济能人流转,这些流转的土地用来规模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农牧循环经济、杂粮、食用菌、养猪养鹅等特色产业。这些土地集中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以后,“钟点工”应运而生,十分走俏。这些“钟点工”有的组成农活服务队,巧打生产经营的“时间差”,帮做农活,按亩数或时间获得一定的报酬,每天40元至50元不等。据统计,一个“钟点工”在不耽误自家农活的同时,一年下来也能赚到五六千元。农事“钟点工”活跃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合作社及基地的田间地头,成为时下农事最抢手的“香饽饽”,成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一股“生力军”。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媒的农事“钟点工”的出现,既缓解了种养大户及小区和基地劳动力不足问题,又为当地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找到了一条在家门口打工增加收入的致富门路。
转移就业能直接、快速助力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汤原县振兴乡更加注重“造血”式扶贫,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按照精准施策的原则,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创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点子、找路子,打造持久的致富机制,参与农业生产、乡村建设或到本地企业务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全乡共计631名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同时,乡党委政府对自己“下海游泳”自主创业的贫困户进行跟踪帮扶,带领全乡贫困群众早圆脱贫梦。
郑小胡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看望干部职工
未来3年德阳对外设20余个返乡创业联络站
日照市夏粮收购工作启动 预计收购夏粮12万吨
《温州市电梯安全条例》5月1日起实施
海口向香港旅行商 推介十大旅游产品
贫困户争当农事“钟点工”“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梦
深圳男子改签机票后得了40元补偿,转身没了1.3万
自治区、市有关领导赴托县督查防凌准备工作
海口举办武术太极拳培训公益活动
佛山市西樵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 “三大品牌”释放税收新动能
维修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沉香种植富了农民
2017年晋中军分区部队建设发展纪实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举行2018年“童心向党”合唱比赛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歌咏大赛
深圳市“禁毒杯”中小学生网球锦标赛在罗湖开赛
鱼峰区工商联五届四次执委(扩大)会暨金融扶贫政策解读
全镇54家倍增企业主营收入约120亿元 同比增长33%
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抬高准入门槛不让车企乱跑
金寨县文广新局到长岭乡督查指导文化乐园建设
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在我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