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侨”带你看老师如何讲侨史!


鹤山昆仑学校师生们一起讨论《民风民俗》。
新会会城华侨中学《腾飞江门》引大家热烈讨论。
    嗨,大家好!我是“小侨”,五邑侨乡的隐形代言人。    听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侨乡,市教育局编写了《江门历史》乡土教材。2012年,市教育局将其列入江门市政协“一号提案”;2015年,该乡土教材编写被列入江门市政府工作清单;2017年,《江门历史》乡土教材在全市全面推广使用。最近,为了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反响,市教育局《江门历史》教学视导专家组,在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育庭和历史教研员陈振晓的带领下,一行7人,先后到各市、区进行教学视导,通过听取汇报、听评课、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我市《江门历史》的推广使用情况。
    学习《江门历史》,不但能深入了解侨乡历史知识,认识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而且还很有趣哦!大家跟我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课堂吧!
    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江门悠久的历史沿革、家乡名人的趣闻逸事、金山阿伯的侨批银信、中西合璧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这些,在我市初中二年级的课堂上都能学到。
    你看!课堂上,师生们一起诵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起高唱《我的中国心》,一起讨论咸水歌、卖鸡调与客家山歌的不同,一起探究古井烧鹅美味的原因,一起学习柑普茶制作技艺,一起听听陈梦吉的故事……学生们热情参与,在轻松中感受与认识侨乡的历史文化,探索侨乡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的文化性格和精神,涵养家国情怀,让历史课上出浓浓的地方风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通讯员 刘巨波
    a
    活动先导,课堂轻松活泼
    陈白沙中学黄文凤:
    借助多种方式,学习《学者风采》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在陈白沙中学黄文凤老师执教的《学者风采》课堂上,学生齐诵陈白沙先生的《戒懒文》,还通过视频、剧目表演、知识竞赛等,重点学习陈白沙的成就及孝文化。并结合该校的实际活动,介绍该校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沙精神。
    不仅如此,课前,黄老师就以旅游形式,与5个小导游一起,带领学生参观陈白沙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和陈垣故居,了解陈白沙、梁启超和陈垣的事迹与成就。让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印象深刻。
    恩平年乐夫人中学陈凉红:
    实地看展览,学习《华侨印记》
    “华侨给你什么印象?请用3—5个词汇形容并用纸笔写下来。”陈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然后让学生跟前后左右的同学对比各自的答案有什么不同,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答案中几个共同的形容华侨的词汇,即“爱国爱乡”“有钱”“奉献”等,一下子就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接着,通过游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从序厅“根在五邑”,到展厅1、2、3、4、5,一步步推进,讲述各阶段华侨发展历史及华侨爱国爱乡的事迹。最后,以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点题,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华侨创业的艰辛和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课堂气氛热烈,全班学生,没有一个走神,没有一个睡觉,均被教师的精彩教学深深吸引。
    陈老师还对课文内容重新整合,通过“华侨给你什么印象?”“华侨为什么捐建学校?”“有什么话要对华侨说?”等贴近生活又富于教育意义的设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华侨创业的艰辛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开平金山中学陈斌:
    通过分享故事,学习《碉楼洋楼》
    课堂上,陈老师将自已认识和宣传碉楼的照片故事与学生分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补充了很多如碉楼的分类、碉楼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等素材,丰富了课堂内容;并以小组讨论形式探讨“怎样保护与宣传开平碉楼?”增强学生对身边的碉楼进行保护与宣传的意识,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家国情怀。
    b
    各出“奇招”,让学生品出浓浓“乡土味”
    鹤山昆仑中学郭老师:
    通过现场表演,了解《民风民俗》
    历史课上还能表演拳脚功夫?没错!在鹤山昆仑中学郭老师的课堂上,就邀请学生现场表演“蔡李佛拳”和“咏春拳”,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
    郭老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法》的角度引入《民风民俗》一课,使学生明白“民风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小组讨论:“您身边还有哪些民风民俗?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民风民俗?”让学生融入江门五邑乡土文化之中。
    麻园中学王雅倩:
    通过小品视频,学习《华侨印记》
    麻园中学王雅倩老师在讲授《华侨印记》中的五邑语言时,通过小品视频:《台山话》、《江门话》,以及请五邑不同地方学生上台表演台山话和江门话,让学生感受“半唐半番”五邑方言的独特魅力。
    新会会城侨中王香芝:
    运用探究法,学习《腾飞江门》
    王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讨论新会陈皮等问题,并通过小组“加分榜”,增强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课堂气氛,最后补充了“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6月试通车”这条消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台山大江中学汪孝继:
    结合政治形势,讲述《五邑先烈》
    汪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五邑先烈救国救民的英雄事迹,吻合当前的政治大形势,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这一主题;还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比如“百年辛亥”“刑场上的婚礼”“南楼七壮士”“镬盖山六壮士”等,并通过一个五角星的形状,把辛亥革命时期江门五邑各地给革命捐钱捐物,甚至参与革命的重要人物,让学生看课本找出来,并在黑板上进行标注,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专家组点评
    让家国情怀更“走心”
    各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对《江门历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高度重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各地和学校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老师们能围绕“立足本土特色文化”“涵养家国情怀”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赞一个!
    除肯定老师们在探索中实施地方历史文化课程所做出的努力外,专家组还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立意、加强乡土历史的情感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要深耕内容,挖掘细节,对课文和教学内容的内涵要有更充分的把握和演绎,使教学活动更“乡”更“土”,更接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要把本土文化的“神”充分传递给学生,侨乡的历史饱含“家国情怀”,这是《江门历史》的“魂”“神”,对“家国情怀”的传递、传承要让学生“走心”;要善于拔高,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大背景和大环境,把地方历史放在通史中理解,引导学生从乡到国,从地区到世界,从点理解面,从小角度看大视野,让乡土历史文化教育更有“高端”价值。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育庭表示,乡土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学习的乐趣,培养有情有义有趣的人,让我们的孩子“把根扎深”,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乡,真正做一个“有根”的人。老师们要鼓足干劲,努力上好《江门历史》这门课程,为培育五邑学子家国情怀和江门争创全国首个侨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作出积极贡献。

济南市机关党员干部理论考试在线学习 多项选择 第11题
市农业局突出“三早”专项整治农业产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
宁德市领导到中心城区检查指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行业剧《骨语》将播 关注法医专业领域
托县旅游局举行2018年旅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培训班
“小侨”带你看老师如何讲侨史!
聚力精准扶贫 成就未来梦想
我市集中销毁非法烟花爆竹1300余件
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王兆力主持 孙喆出席 赵铭列席 会议确定市委全会七月六日召开,会期一天
清明河乡四招整治“升学宴”
兴文县建好“三块地”发展文旅生态产业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处2017年12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入围面试考生的面试成绩、总成绩及体检人选公告
眉山国地税联合举办税收进校园活动
茂名21家医院可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首款“四川造”高端新能源SUV量产上市
嘉实集团党委召开三季度党建工作例会暨党建季度攻坚现场督查
登封市召开安置房建设工作推进会
新人扎堆结婚 “五一”连云港婚宴市场爆满
市公安交管支队为“放管服”改革助力
[兴山]树楷模 破陋习 建机制 乡风文明助推全县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