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思想引领与人文关怀并重
杭师大闻音合唱团用合唱艺术滋养学子品德。 杭师大供图
杭师大开展“践行我们的价值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编者按: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育人不仅是传授和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更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报特推出“立德树人”系列报道,共同探索思政教育方式,分享高校思政教育经验。杭师大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思想引领与人文关怀并重育人有温度 家国盈满怀本报记者 马 悦 通讯员 陈 鑫
五四青年节前,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宋俊仙为母校精心准备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篇题为 “《共产党宣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支撑”的论文。“《共产党宣言》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这其中就有共青团创始人、杭师大校友俞秀松。这篇论文是献给母校的礼物,也是向《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致敬。”宋俊仙说,她将带着这份“礼物”参加学校思政课论文竞赛。据悉,思政课论文竞赛已经在杭师大举办了20年,今年有2000多名学生递交了参赛论文。
思政课论文竞赛只是杭师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近年来,杭师大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重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并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华丽转身,坚持思想引领与人文关怀同实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逐渐形成了“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
播撒信仰,创新育人载体
在杭师大医学院实验室旁的绿地上,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无言师碑”。碑上刻着74个名字,他们都是在身后将自己的器官、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事业所用的志愿者。
每年清明节前,医学院的师生们,都会站在纪念碑前,向他们的“无语良师”默哀致敬。“我们希望医学生铭记,他们学业有成的背后,有‘无言良师’的默默奉献。”杭师大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楼佳庆说,这是一堂有温度的生命大课,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医德教育。
经历了这样的信仰教育,医学生们再一次燃起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让我们知道以后要为了谁。”一位医学生感慨地说。
在课堂以外,这一无言的教育,作为育人载体的一种创新,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广度,也让育人工作更有温度,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
杭师大开发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产品,深受学生欢迎。
每年初,杭师大都会发布当年的思政课论文竞赛通知,并给出100个与思政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参考选题。想参加竞赛的同学,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在寒假自行开展调研,4月底前提交参选论文。暑假期间,思政课优秀论文获奖者还会开启一次特别的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的竞赛、活动能受学生欢迎吗?起初,老师们心里也没底,但学生用参与度验证了这个竞赛的受欢迎程度——最多的一年,收稿邮箱里挤进了5000多篇参赛论文。每年,除了文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等文科生居多的院系参与外,理学院、医学院等理科生居多的院系也有不少学生获奖。
再比如,连续3年组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拍”比赛,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丽瞬间成为校园风尚,累计收到学生作品1.2万余份;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一同编撰的《50个核心——当代青年文明修身关键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含深意的典故,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文明修身的基本答案选项。另外,杭师大还推出不少“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从“指尖”直抵“心间”,增强网络育人的内生动力。
公共场所“无烟诉讼第一案”一审宣判
湖州文创中心产业园联合工会昨天成立
峨眉山市:卞留念一行来峨考察音乐小镇项目选址
惠州市供水公司创新形式做法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新华视点》丽水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
育人有温度 家国盈满怀
珠海实现“互联网+公积金”新模式
全世界罕见!嘉兴首次发现!海宁一户人家突然闯进……
【平安桂林】电话推销被刑拘?临桂这几家装修公司动“歪脑筋”付出惨痛代价!
11-12 日有分散小雨气温略降 未来一个月冷空气活跃气温起伏大
市防空防震办:戚德新副主任到市防空防震办窗口调研
【走转改·记者蹲点】看孟电如何帮扶1.2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专项巡察如何护航脱贫攻坚?
鄢陵县检察院召开“三同步”工作培训会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龙游检察院检察官十进校园上法治课
推进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特色城镇
退休职工回厂看巨变
中国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优势医疗技术引领国际水平
越野车扎进大运河,警民携手救人成功
情暖端午 心系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