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城乡
——17个县(市、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
中医医院住院起付线低报销比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县两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为石家庄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卫生计生、财政、人社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了医保、物价、人才、审批等8个方面18条扶持政策,为石家庄市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在医保报销政策方面,明确规定中医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比同级综合医院降低100元,报销比例在原报销基础上提高3%。扩大医保中医药支付范围,逐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针刺、治疗性推拿等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老百姓看中医、吃中药将报销更多、花费更少。
“一堂一馆”服务模式成为改革样板
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上,石家庄市以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让群众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安全。
深入开展“国医堂”建设。石家庄市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2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国医堂”,1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了“国医馆”,形成了功能完善、全国领先的“一堂一馆”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树立为改革样板。
各级中医医院建设得到加强。市中医院成功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项目储备库,积极筹建了市中医院东院区,新增床位700张,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中医诊疗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
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持续推进。在市一院、市二院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试点”,中医药人员参与查房和疑难病症会诊。在4所市级医院建设了中医门诊、中药房、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室集中设置,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医堂”。目前,6所市级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全面实施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积极鼓励社会办中医。2018年以来,石家庄市共备案中医诊所43家,中医诊所开设手续更简化,中医药人员就业渠道更广。
中西医结合公卫服务保障群众健康
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服务大众健康。石家庄市坚持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努力打造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的健康服务模式。
探索中医药家庭医生签约试点服务。在市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除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外,积极为群众提供针灸、推拿、代茶饮、中医食疗、养生保健指导等个性化服务,普及中医养生方法,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推行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依托疾控机构开展慢性疾病人群中医药健康宣教与干预指导,依托健康指导员团队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依托医疗机构孕妇学校开展孕产妇中医健康知识宣教和干预指导,依托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前,石家庄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37.83%和38.13%。
停水通知(2018年9月12日)
灵山县2018年春茶产量950吨 总产值5700万元
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个人所得税改革宣传解读座谈会
新安江市游客中心提升项目顺利完成设施工招标挂网工作
厚街文广中心:邀专家传授如何“讲故事”
17个县(市、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
安居区召开区委四届三十八次常委(扩大)会
邹平县:魏桥镇环卫一体化扮靓新魏桥
降雨过后冷空气来袭 天津22日最高气温跌破30℃
差点一年白干!宁波范女士出租车上丢6万公款 多亏了他
我镇开展扫黑除恶现场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知晓率
新颖毕业照定格美好记忆
托管光谷十一小,武昌“实小系”跨区再添“新成员”
银川市初步建成重要产品追溯示范体系
亳州:健身运动 乐享春天
城区所有社区配备一名民警两名辅警
奉贤区四团镇城管中队不懈整治乱堆物 加强管理来根除
民族歌剧《刘三姐》本月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并成为歌剧节压轴大戏!
全市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召开 分析当前新形势新问题 部署下步工作
今年“暖房子”工程甘井子区率先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