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纷纷来到冶山春秋园游园怀古。
2018年春节假期,福州市民幸福感爆表!新建成的42座串珠公园、12座生态公园可供游乐休闲,享受春风拂面与绿意盈目;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遗址公园——冶山春秋园开放了!2200多年前,闽越王在冶山建起了福建第一座王都——冶城。作为福州的“城市之根”,冶山一带承载着闽都千年记忆,民众慕名而来、追本溯源。
冶山创城 福州之根
今年春节假期,冶山春秋园游人众多,“欧冶子铸剑古迹”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人们赞叹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家欧冶子在冶山池畔铸造名剑,留下“欧冶池”胜地闻名千古。
让市民感到骄傲的是,冶山一带是福州的创城之地,是“城市之根”,闽都千年文化之发祥地!
“闽之有城,自冶城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州),筑“冶城”,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
自建城始,福州城市发展格局即以城北越王山为屏,城南于山、乌山为阙,契合山水形胜,形成一条南北向城市中轴线(八一七路)。在中轴线两侧,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清晰记载着福州城市演进的历史脉络,体现着福州不同历史阶段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风貌特色。
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整个福州城市发展的源头与历史见证,是闽都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同时,这里也是闽台文化教育同根同缘的重要平台,曾为便利台湾秀才到此参加举人选拔考试,在紧挨着冶山东南侧的福建贡院旁,兴建了台湾会馆,殊为难得。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说:“在漫长的福州城市发展过程中,冶山一带历来是福州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留有许多公共空间,建有一些服务于社会的标志性建筑。以欧冶池为中心点,东南边曾是唐代的马球场,明清时期的福建贡院,1909年改为省最高议事机构福建谘议局。1932年贡院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中山堂南面的贡院埕大街命名为中山路,沿用至今。欧冶池西南边曾分布着历朝历代的衙署、庭院、水榭和福建都城隍庙等,素为世所重。
伴随着福州城市的繁荣发展,冶山周边逐渐成了人口密集的区域,兴建了许多办公楼和居民住房,与冶山的历史风貌和环境空间格格不入。
“从1986年12月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历任省、市、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都在努力恢复冶山历史风貌区,编制了相应的保护发展规划,制定了分步到位的实施方案,但受制于拆迁难度极大,见效较慢。2017年,冶山一带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财政厅与福州市密切配合,将位于欧冶池畔的原办公楼拆除。考古勘察发掘资料证明,这座办公楼之下就是闽越王宫殿遗址。如今,在闽越王宫殿遗址上建设百姓公园,功德无量!”郑国珍称赞道。
以建设"三个高地"为目标 全力当好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成长心连心、爱心手拉手”活动在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举行
常家湾社区|开展夏季消防隐患大排查
孙云飞在包保我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持续深入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延安市气象台2018年1月25日20时30分解除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两千年前福州创城之地“闽越王城”转身成为百姓公园
东乡全面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提升文明素养优化窗口形象
海关总署:坚决把“洋垃圾”拦截在国门之外
南阳市公安局举办警营书画摄影展
昊方机电:从手工作坊到全球第一
“深圳市民讲外语”英语大赛启动
银行员工清点2.5万枚硬币 为客户兑换整钞
成都至东南亚2月旅行团全满员
亲爱的考生,加油!
集贤县举办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七星诗社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
三地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交流会在津召开
市实施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会议召开
昂首迈入新时代 志存高远砥砺行
揭短板督履职促脱贫赢民心通山媒体问政紧盯扶贫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