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认养汶川遗孤 公益力量在大爱父女中传承


2017年3月杨雅舒被评为“2016感动德州十大人物”,邵建波为其颁奖。
(记者于倩)他们俩,一个是救助至少万人的成功企业家、慈善家、“中国好人”、“南京好人”、“旗帜哥”……一个曾是汶川地震的孤儿。地震后,他成了她的养父,不是血亲,胜似亲人。从事公益30多年间,他带出了太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豪,并带动他们一同做公益。而在他的带动与感染下,她也由排斥到热爱并投身公益事业,从一个弱小的小姑娘,变身“公益达人小天使”。于他们父女俩而言,公益早已成习惯。他是“中国好人“邵建波,她是公益新生力量杨雅舒。“我们希望通过公益唤醒世界上每个人的善意和善心。”
父亲邵建波:为报恩执着公益30余年 已救助一万余人
“中国好人”、“南京好人”、南京“爱心大使”、“慈善老总”、“旗帜哥”、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爱心形象大使……生于浙江温州、长于江苏南京的60后邵建波标签太多,而这些称号,源于他执着公益30年。而他的公益之路,源于6岁一次特殊的经历。
资料图
1971年7月的一天下午,在南京太平门附近,年仅6岁的他横穿马路去买冰棍时,突然一辆大卡车从大陡坡上冲了下来。被吓傻的邵建波一动不动站在那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卡车冲过来。就在这时,一位解放军战士从马路对面跑过来,冒着生命危险,飞身抱起他闪到了一边,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这位解放军战士也因为救邵建波而受伤,在把他抱到路边后,他就走了。
随后邵建波的母亲开始寻找这位恩人,但一直没有消息。“后来我母亲就告诉我,一定要记住,向解放军叔叔军学习,将来做个好人。”从那时开始,邵建波就暗下决心,要通过助人来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资料图
卖钢材供应券、做过废品加工销售、养虎皮鹦鹉、倒猴票、炒过股票、炒房地产……这为邵建波积累了早期财富。而今,他不仅是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新上任的金陵商会的会长。19岁还在上学的时候,邵建波就靠自己赚来的钱,给一位无臂的80后学生提供学费,此后一直助他完成学业,而今这位受助者也已学有所成,成为一名高校教授。30余年来,邵建波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抗战老兵、孤残儿童、困难群体……他的帮扶对象遍及全国。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联系当地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慰问敬老院老人,而今已有10000多人走出了生活困境。
然而,邵建波的公益之路也不全尽人意,他曾经遭遇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索捐者,甚至自己的母亲也惨受牵连,生病救治无效而去世。自此家人一致反对他继续做公益。而他公益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替而代之的,是一种低调的方式。
资料图
在邵建波看来,公益和慈善有差异的,“慈善在于给予,而公益在于参与,在于点点滴滴的行动。慈善可能以给钱为主,而公益需要你花时间、激情、智慧等。”值得欣慰的是,有残疾女在他的帮扶下办起家政公司,有盲人靠他的资助得以无虞度日,有失学女童由他交了学费而重返校园,有下岗职工在他的帮扶下创业发家……从事公益30余年以来,他也带出了太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豪,作为新上任的金陵商会会长,邵建波告诉记者,目前该商会已有一百余家会员单位,而参与公益的已占一半多。今年他将继续带领商会队员推进公益的进一步发展。
“公益需要钱,但是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世界的穷,你救不完,这世界的病,你治不光,我们每年都会带领企业家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善意和善心给唤醒。这也是我做公益的初心。”
在公益的路上,邵建波一直未停止寻找恩人。不过直到现在那位恩人依旧是杳无音信。“真的是很遗憾。如果有一天找到他,我只想告诉他‘当初没有白救我。’我已将他这种‘活雷锋”的精神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邵建波感慨“公益人士除了要有善心,还要有善能,有善力。我觉得,这世界上最累的事就是做好人,而且是做一辈子好人。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养女杨雅舒:从排斥到热爱公益 “鸡蛋破壳”怒放公益力量
在90后杨雅舒的记忆里,小时候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后,再也没回来。一直跟着爷爷生活的她,在爷爷去世后被送到汶川映秀亲戚家。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地震。就在这一天,时年11岁的杨雅舒在惊惧和懵懂间再次失去亲人,失去了家,又一次成为孤儿。后来,杨雅舒和表姐被邵建波收养。
对邵建波来说,做公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也因此常把杨雅舒带在身边,让她参与公益。不过那时候的杨雅舒,对公益更是充满抵触:“那个时候我就觉得难道公益不是有钱人才做的事吗?难道被帮助的人不应该是我吗?为什么要我去帮不认识的人?”
然而,随着参与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杨雅舒这一观点也彻底改变,“我们跟着‘老爹’去做公益,做得多了,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受助对象,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比我们更惨的人,而从内心上也渐渐觉得,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资料图
在求学过程中,学舞蹈的杨雅舒就将兼职表演积攒的钱捐出。在校期间,每年假期她就跑到山区支教。2014年,杨雅舒成立自己的公益工作室。
山东德州孤儿小东是杨雅舒救助的一个孩子,他的爸爸因抢劫被判刑十几年,妈妈离家出走,奶奶有精神病,爷爷也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靠低保生活。2014年,杨雅舒在报纸上看到小东的故事后联系了报社记者,想把自己勤工俭学挣到的钱,捐给小东。刚开始接触小东的时候,他躲躲闪闪的,也不跟人说话。有了杨雅舒这位“姐姐”,小东的境况好了很多,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2016年,小东的爷爷去世,家里的土坯房也倒塌了,小东和奶奶临时住在大伯家的柴房里。杨舒雅公益工作室四处化缘,张罗了一批爱心资助款,小雅又找到当地政府,申请了危房补助金,然后委托村干部,找到收费相对便宜的施工队,替小东盖起了新房。
资料图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杨雅舒接触到一个特殊群体——失独妈妈们。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这个群体因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她们失去了再生育能力,又不愿意再收养子女,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60多岁的居阿姨是杨雅舒印象最深的一位失独妈妈。“最开始的时候她们也不搭理我,知道我的经历后,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拉近。最开始她们是封闭自己的,不愿意出去,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失独妈妈。而我每次去陪她们聊聊天、谈谈心。现在我们也是无话不说,她有时候还会给我提提意见什么的”。如今,杨雅舒也成了这些失独妈妈们的“贴心小棉袄”,“她也把我当女儿看待,而我也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个‘妈妈’。看到他们高兴,我也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值得、很有意义。
令杨雅舒欣慰的是,原本郁郁寡欢、封闭自我的居阿姨,如今变得开朗起来,还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经常组织公益活动。
帮助贫困学生、看望抗战老兵、关注孤儿智障儿童……杨雅舒一直默默走在公益的路上。南京十大社区模范、江苏好青年、第十五届南京好市民、南京好人、“感动南京”2016年度人物、入选“2017年2月江苏好人榜”……自2016年以来,她先后荣获多项荣誉,不过在她看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鸡蛋壳公益”诞生了。
“‘鸡蛋壳’意为孕育着希望,保护弱小。而我们的公益之行旨在长期坚持,集结爱心、团结力量,携手实现大家的梦想。”今年初刚注册成立的鸡蛋壳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目前已有100多成员。成立1个多月以来,已救助留守儿童、困难农民30余人。
“我自己本身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也更希望能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也算是对帮助我的那些人一种回馈。成立公益组织,也是希望将公益形成一股合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杨雅舒这样说。

关于登录西安市司法局普法网站的情况说明
崖西边防派出所开展主题演讲比赛
九江行政执法局整治姚家洼菜场车辆乱停乱放
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6件
澄城县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中国好人”认养汶川遗孤 公益力量在大爱父女中传承
鄂城区委书记接访化解基层矛盾
教育部来滁实地核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候选单位建设情况
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制造委员会主席倪军:5G时代是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的好机会!
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文明餐桌”海报贴上墙
古稀之年笔耕不辍再出新作 王修福24万字长篇小说《邂逅》出版
五通桥区税务局召开2018年度新录用公务员座谈会
“鱼米之乡”名副其实 地产大米有了品牌形象!
国内首本诗配照文集出版读书分享会在咸宁举行
咸阳市举办2018年羽毛球混合团体赛
美国制裁中国军方意欲何为
淄博市成立城市供水行业专家库
建设大街一井盖张口要“咬人”
兴宁区3条道路开(竣)工
武铁襄阳供电段开展秋季设备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