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三个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海宁市始终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打造城市品牌、优化发展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企业“四欠”信息季度通报制度,实现通报企业“四欠”信息30期;建成海宁市公民个人信用服务平台,实现平台访问量34.46万人次;累计录入失信名单库9600余人次。
一是以部门联动为重点,推进信用机制建设。海宁市人民银行、税务、人社局、水务、公安局、供电等部门联合建立企业欠税、欠薪、欠息、欠费“四欠”信息通报制度,每季度向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通报企业“四欠”信息,为全市开展联合惩戒提供依据。截至目前,共通报企业“四欠”信息30期,涉及企业300家。成立海宁市环境信息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将环境违法企业信息与金融机构联络衔接,全面推动绿色信贷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公布环境违法信息343件,有10家企业被列入“环保黑名单”。
二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出台《海宁市市民卡升级诚信卡工作实施方案》,推广“海宁市公民个人信用服务平台”及手机app业务查询,截至目前,已实现平台页面访问量34.46万人次,查询信用报告7427人次。积极推广信用浙江客户端,实现个人信用档案、黑名单等信息查询和开展投诉异议、信用标签等信用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家部门开通查询权限,完成各类信用查询350余次,市长质量奖等各类评选反馈意见5件。
三是以监管考核为重点,助推信用社会打造。通过企业自评、属地考核、市级部门审核公示“三步走”开展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对安全生产诚信机制评为a类的企业,给予企业社保费率下降5%,优先推荐各级评优评先和享受各类扶持政策评审等优惠;对安全生产诚信机制评为c、d类的企业,不推荐各级评优评先,并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信息归集共享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探索推进“双随机”抽查和委托第三方审验机构专项审验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抽查过程中已责令230余家企业修改年度报告信息。

关于“市长信箱”系统迁移临时停用的公告
高新区关闭不符合要求非煤矿山企业
品牌南海电商联盟成立 林氏木业、志高等20家企业首批进驻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六次会议
房县黄酒诗经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17日举办
海宁市“三个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e福州”APP查询自助新功能上线 可查房屋状况
配合“创城”工作 打造“雪亮城市” 连云港市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实现全覆盖
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 珠海信用工作绩效得分全国第一
高铁站前广场春运首日试运行
川在线:省教育厅督查组到乐督导幼儿园开学
朝天区三举措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9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千万元中央财政支持
灯箱广告违规设置 执法人员冒雨拆除
常州“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可直接上传视频啦!
我市实现省内门诊统筹和转院住院联网结算
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冰城中小学生可免费游雪博 需通过学校提前预约
全市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工作培训班开班
国网西湖供电公司攻克顽疾备战度夏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