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广东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对如何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明了方向、划出了路线。省委书记李希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参加河源组讨论时,李希书记指出了河源面临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等“四大机遇”,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河源新征程的前进方向。河源要按照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及“两个河源”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把我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
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近年来,河源在园区扩能增效、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必须正视我市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着总量偏小、方式较为粗放、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河源要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必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发展实体经济,河源要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市政协委员温东岸认为,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便捷高效、覆盖广泛的物流集散网络和中转配送体系;同时,应大力发展金融新业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良好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大潮中。温东岸认为,应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工合作,加快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要素对接,推动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广州、香港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河源实体经济流动集聚,做大做强河源实体经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动力。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但也存在产业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动力转换滞后,传统低端产业占比大、缺乏高技术产业和产业集群等问题。河源要解决河源创新发展的短板,就必须主动接受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创新辐射。河源要积极主动对接以广深科技走廊为重点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体系、科技市场和科技体制,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推动广深等珠三角地区创新资源加快向河源集聚,切实把河源打造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推动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作分工、价值链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广州金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东源分公司总裁叶文潘表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改创新,加快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进程。创新平台是创新的主力军。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台哲表示,要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自主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河源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的根本还是靠人才。河源要不断健全人才支撑体系,持续优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着力引进一批一线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动人才向企业、研发机构、产业园区等流动和集聚,推动高端人才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前沿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打造高端人才高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现代化经济体系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活力。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去”上下定决心,统筹推进去库存、去杠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巩固淘汰落后产能成果,为未来新动能发展腾出空间;要在“降”上下足工夫,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快降低用能、物流成本;要在“补”上铆足力气,推进高快速交通网、港航、机场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撑企业降本增效。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河源要围绕培育提升营商环境这一决定要素,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结合实际找准改革的突破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快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本报记者 敖海冲)
郑蒲港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张定程一行赴施工现场走访慰问
阳光100在津举办品牌发布会暨吴尊粉丝见面会
温暖的赞歌完美的答卷——宜章迎战冰雪纪实
[社会]昌江城管:拆除隐蔽违建95余平方米
市安监局调研组赴东华钢铁调研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按照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及“两个河源”发展思路
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史上最粗暴的招新推送
[二道区]打先锋 站排头 做表率 创一流 开启二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福利!三人同行,二人免单!沙县淘金山暑期亲子套票火爆推出!
河源农业土特产、小品种要打造大产业
县区各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魅力健康行 活力女人节
全力打好打赢突破辽西北攻坚战
新宁县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清零”工作
温州落户新政优待捐献志愿者
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海丰召开
隆昌市发展“地标”文化产业助农增收
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遂宁情况反馈会召开
【城北区】北区精心打造广告栏方便市民生活
我市打造生态型沿海工业城市
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