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热衷民俗馆里寻乡愁
乡愁是最难忘却的,春耕的美好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要想寻找这些记忆,到民俗馆去看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玉华正在介绍农耕器具
在华山林场大舟山景区有一处华山民俗馆,每年春天一到,就会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有老人,有孩子,有城里人,也有农村人,在这里,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民间老物件,传统的农耕工具自然也在其中,而且这还是众人最感兴趣的东西之一。
华山民俗馆馆长毕玉华,几十年如一日苦心经营才有了今天的上千件收藏。“我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努力,把我市的民俗器物收集、整理起来,让大家体验民俗文化、感知历史,同时珍惜今天先辈给我们创造的来之不易的生活。”毕玉华说。
毕玉华的民俗馆是对所有人都敞开的,只要有人来看,毕玉华就热情相迎,认真解说。“过完年,我早早就来整理收拾,现在正‘升级改造’着,让市民更方便地参观。”说到农耕民俗收藏,近千件最纯朴的农耕物件是他的得意之作,毕玉华说,“锄、犁、镰、锨、辘轳、木桶、木推车,我这儿都有,有的是上百年的东西。这些东西,市民们很难见到。大家对这些也很感兴趣。除了让他们参观,我还整理了一些农耕俗语、常识等,向他们解释、宣传,让他们感受老一辈的智慧与勤劳。”
在这里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
自开春以来,毕玉华与他的民俗馆就没有闲着,来访者一拨接着一拨。
当天采访时,记者恰逢从莱钢专程赶来的孙先生一家三口。孙先生今年36岁,自小在城里长大,下地劳作对他来说是一片空白,近些年,他一直想近距离感受一下下地干活的滋味,前几天,他找到了一位远房亲戚,在田地里干了一天活,但是稍微有些现代化的工具,还是让他感觉不是“太纯正”。经过多方打听,听说这里有老工具、老物件,他又驱车赶了过来。在经过参观后,孙先生很有感触。他说,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我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但也改变了生活习惯,与农耕文化渐行渐远。城里人越来越愿意生活在冬暖夏凉的室内,而不想去接触大地。这都是不合适的。“农耕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文化传统。农耕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平台,接触、感受一下,会唤起自豪、自信。”孙先生说。
在棋山观村有座村史馆,近些年也受到众人欢迎,参观者络绎不绝。农耕器具、老旧档案等留住了乡愁,唤醒了记忆。“通过参观,可以让人们铭记社会发展的历史,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投入更多的力量和热情。”一位参观者说。
唤醒遗忘的记忆,让农耕与现代对话
民俗馆,一个记录历史的地方。它给人以记忆,让人记住往昔的艰辛,珍惜现在的拥有。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毕玉华认为,各级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让民俗馆真正立得住、扎得下根。“民俗馆的作用有三个,一个是唤醒大家即将遗忘的记忆,一个是让年轻人记住历史,还有一个是将这种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我觉得下一步,应该采取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办法。比如可以提供适当的场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市民前来。这些年,我这里渐渐有了名气,可窝在山沟里影响还是有限的。”毕玉华说道。
近年来,在民俗馆的经营管理上,毕玉华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他仍在苦苦坚守着。“目前,我已整理了十几本与农耕有关的资料,近期打算结集成册,让更多的人从文字、图片中感受农耕文化。”毕玉华说。
记者刘华
西安区安家社区开展消防安全普查工作
北京16所高校青年学子在阜平县开启“筑梦之旅”
行窃时户主回来了,他开窗从三楼跳下摔伤
潘青会见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人
我局组织全体党员瞻仰杨殷故居并重温入党誓词
民俗馆:留住春耕记忆
呼和浩特市第三医院三八妇女节开展义诊活动
怀集加快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确保35条道路春节前通车
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提出:发挥老干部优势助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
合川香龙镇举办春节期间促进就业现场招聘会
屯溪区打响高温绿化“保卫战”
通山:干群面对面交流释疑 心贴心回应排忧
庞各庄众美城开展“周末大扫除” 扮靓街巷服务队齐上阵
9月1日起慈善组织公开募捐、重大资产变动等情况须公开
宜章县:王建球主持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会议
日照抽检餐饮具消毒服务单位
央视拍摄泰兴市扬子鑫福40万吨级矿砂船
衡阳市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
“津产设备”护航俄罗斯世界杯
三亚:城市有内涵生活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