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文化新力量 展现文化新魅力——聚焦省文博会聊城展区“文创空间”专区


  创意,赋予了文化新的力量、新的魅力。
文化创意产业,既能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又能让文化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已成为近年来的朝阳产业、热门领域。
放眼全国,各地文创产品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故宫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奉旨旅行”行李牌等产品,不仅赢得年入10亿元以上的“文创红利”,更让向来严肃的紫禁城悄然走进百姓心中、走近百姓生活——这就是文创的魅力。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创产业的发展,一系列具有聊城特色的文创产品享誉国内外。在即将开幕的省七届文博会上,我市将在聊城展区重点部位开设“文创空间”专区,充分展现聊城文创产业的生机与活力,展现聊城文创产品的商机与魅力!
文创产品精彩亮相
道口铺钟表,与故宫国宝有着一段“奇缘”,也是本届省文博会聊城展区重点展示的一项文创产品。
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起源于3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运河西岸,现在集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和堂邑镇等地。传承先辈精神的马先民和马先明兄弟俩,已经成为北方铜制艺术钟表制作者的代表。说起他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件“国宝”——九层六角宝塔钟,原型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制作难度相当大。2014年开始,兄弟二人用三年的时间仿制了九层六角宝塔钟,整个宝塔钟设计精巧玲珑、古朴典雅、雕刻细微,尽显匠人精神。
天津的铜雕西洋钟表制作大师陈玉庆与马氏兄弟合作已有十几年。陈玉庆表示,“全国干这一行的太少,希望能有更多对此有兴趣的人静下心来,当一个手工匠人,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如今,兄弟俩最大的理想,就是建设一个自己的钟表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钟表的文化故事。
铜制艺术钟是铜铸技艺的集中代表,需在制作铜器工艺的基础上增添珐琅、美术瓷、彩绘、镶嵌、錾刻、机械传动、音律等多门艺术,是极具匠心精神的一项技艺。
像铜制艺术钟一样,此次我市展示的另外一项具有匠心精神的文创产品就是阳谷木雕。
一份执着、两把斧头、三对刻刀……秉承“据德、游艺、弘文”的家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木雕据王氏家谱记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雕刻作品“送子观音”曾被进献清政府。
历经风风雨雨,古老的阳谷木雕焕发了生机,形成了工艺品、家具、木刻版画三大系列。现保护单位为阳谷状元红文化家具有限公司,以生产性保护促进阳谷木雕的持续发展。木雕博物馆占地4350平方米,现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自保护单位成立以来,坚持把木雕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代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30余项。
文化创意,海阔天空。“指尖上的艺术”高唐根雕及麦秸画,徐庄灯笼、木板年画、文房套装、漆艺葫芦、黑陶茶器……这一系列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都将在省文博会上精彩“亮相”,展现聊城文创产品独特的匠心精神!
文创产业渐成名片
东阿阿胶,是东阿县、聊城市乃至山东省的一张特色的“文化名片”。
作为“滋补国宝”品牌,东阿阿胶热销海内外,与这些年来文化内涵的挖掘密不可分。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表示,“尽管阿胶制作技艺已发展到小分子生物制药时代,但深厚的文化内涵才是阿胶最无可替代的真正价值。”
与东阿阿胶一起亮相第七届省文博会的,还有东昌葫芦等这样的“文化名片”产品。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葫芦种植加工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代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告老还乡回到东昌府区,因当地盛产葫芦,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东昌葫芦雕刻闻名遐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让传统的葫芦迸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带来真正的“福禄”?
近年来,东昌府区涌现出不少雕刻技艺精湛、致力于传承葫芦文化的从业者。2008年奥运期间,于凤刚创新的五环葫芦,被奥组委收藏,他也被业界称为“中国葫芦王”。目前,东昌府区葫芦种植总面积达到6000多亩,年生产葫芦6000万个,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双海湖文化创意产业园,正逐渐成为高唐县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高唐,孕育了东汉鲁相乙瑛、金代画马名家杨薇、当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巨匠孙大石、西域画派创始人谢家道等一大批书画名家,形成了“人人会泼墨、户户习丹青”的浓厚书画艺术氛围。历史的沉淀,让书画在高唐这片沃土上不断展示出自身独特的魅力。
为实现由“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向“中国书画艺术名城”的跨越,高唐县确定在南城区核心区域开发建设双海湖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一个位于风景旖旎的双海湖畔,总占地面积约1387亩,按照东中西4:3:3的比例规划建设,突出书画主题的“产、城、人、文”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部主要建设大型文化综合场馆、主题书画馆、名家书画馆、书画培训馆等文化设施,中部吸引书画家、文创人士入驻创业、生活,发展文创产业,打造全国文创洼地。西部建设文化主题民居。通过东、中、西部的紧密衔接,人才建设以培训、文创、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茌平黑陶、徐庄灯笼、郎庄面塑、冠县灵芝、茌平剪纸……越来越多具有聊城元素、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将借助省文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聊城、认识聊城、走近聊城!
文化崛起新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十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阳谷县,是中国酿酒的发源地。据阳谷县志记载,北宋时期的张秋镇,小酒坊一度多达77家。各地酿酒名师争献技艺,竞酿好酒。宋代以后,“透瓶香”曾作为贡酒,誉满京师。相传,当年武松豪饮十八碗酒的“三碗不过冈”酒家,就在阳谷县张秋镇。
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的繁荣昌盛给阳谷经济带来了活力,阳谷景阳冈一带形成家家酿酒、户户飘香的景象。1950年,阳谷县政府把集散在景阳冈周围的近百家酿酒作坊集中起来,在阳谷县城紫石街建起了景阳冈酒厂。景阳冈酒源于《水浒传》,成于《金瓶梅》,两部古典文学名著,一个神威过人、英雄打虎的故事,造就了中国白酒行业独树一帜的英雄酒文化。
像景阳冈酒一样,聊城魏氏熏鸡、诺亚口杯、中国结……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全国院线演艺产业、动漫产业、印刷产业、文化纸产业等越来越多的文创产业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014年原创动画《上班记》获得“中国好动漫”称号;2014年底筹建聊城金正数字创意工场,打造聊城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成立于2010年5月的金正动画,是我市第一家专业动画公司,也是全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省七届文博会上,一个个文化创意项目将汇聚成一条条风景线,见证着聊城文化崛起的新力量,也充分展示着聊城文化的新魅力!
(记者 赵宏磊)

【新春走基层】“一带一路”助海员闯世界
青菜领涨蔬菜均价昨涨一成 这几天都要吃"大棚菜"了
夏津气象局:党建引领促发展 多措并举迎“七一”
市残联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全体干部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推广普通话 全市平均普及率81.4%
见证文化新力量 展现文化新魅力——聚焦省文博会聊城展区“文创空间”专区
省属事业单位拟招录599人
今年南京市46家景点公布免费开放日
企业家返回临桂老家投资 让精美的石头唱起“致富歌”
博物馆课程将走进秦淮中小学
衡水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就民生实事项目答记者问
民族文化盛宴魅力杜尔伯特
红岗区部分区域1月31日停电
深圳城管冬日送温暖 全力开展防寒救助行动
我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展
吴晓波对话江城读者:突然觉得武汉是座年轻的城市
湖州每年发放千万元创新创业“服务券”
“诚信万里行”钱塘江畔毅行 800余人为“信用杭州”助力
马鞍山多元借力推进平安建设
西安具备全球高标准旅游城市硬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