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崛起:擎起桂林高质量发展大旗


桂林经开区五菱校车生产车间一角。 记者唐侃 摄
  □本报记者周绍瑜
  9月18日,中国-东盟信息港2018年华为物流峰会暨物流技术论坛在我市举办,全球知名物流企业齐聚桂林。这是我市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
  近年来,我市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大背景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提质增效步伐,绿色发展进一步凸显,桂林经济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紧盯世界五百强桂林成为产业投资热土
  9月5日,桂林市政府与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科技拟在桂林打造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2021年全部竣工投产后,每年智能手机生产量将近5000万部。这是桂林与华为公司合作以来产业发展的一份“大单”。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为桂林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站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时代背景下,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式提出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
  “要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发展壮大产业、做大做强工业;要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造就一批‘大个子’企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调研桂林工业发展时曾这样强调。
乘着2013年桂林全面启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东风,华为、中兴、浪潮、比亚迪、中国中车株洲公司等一批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的优质重大工业项目纷纷落地我市,桂林迅速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一批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桂林,这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积极做好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密不可分。桂林市主要领导既当“主帅”又做“前锋”,他们紧盯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直接进入重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到各地推介桂林重大项目和投资环境,与企业家促膝谈心、广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难,传递桂林“大开放、大开发”蕴藏的新商机,共谋发展思路和对策。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的引进力度。我市逐步健全完善“一联三”工作机制和领导包抓制度,坚持每月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保持了项目投资的强劲势头,呈现出重大项目落地快、开工快、推进快的良好局面。据统计,目前我市成功引进万达、华润、海航、华为、比亚迪、碧桂园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40多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抢占发展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指导桂林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桂林的城市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了重振工业雄风必须坚持绿色崛起,必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近五年来,我市充分把握“互联网+制造业”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新机遇,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已形成了以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应用电子和光电光伏四大板块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移动通信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深科技、华谊智测、东华软件、中软国际等一批华为合作伙伴落户桂林;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以福达、比亚迪为引领,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客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福达与德国阿尔芬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大型曲轴,比亚迪轨道交通装备项目已建成投产,新能源车已下线运行;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拥有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药业桂林天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链,一大批大健康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在生态食品产业方面,借助得天独厚、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桂林已形成了以米香型白酒、啤酒、葡萄酒、饮料、罐头、调味品、特色生态农副食品及保健食品等产品为主,具有桂林地方特色并与桂林旅游紧密融合的食品产业生产体系。
据统计,2017年,四大优势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我市自治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达到10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58家,这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园区建设“三足鼎立”绿色发展进一步凸显
6月8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市在实施重振工业雄风战略、优化产业布局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园区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建设一流的产业园区,是引进一流项目、承载一流产业的良好平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的挂牌成立,意味着我市工业园区新格局的形成。
目前,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全市三大园区“齐头并进”、各县工业集中区“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发展载体不断得到提升、优化,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对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经济的主要基地和重要载体。
据统计,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74亿元。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园区所在县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5.6%,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5.1%,工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依托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推动企业重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主导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是全国46家获批园区中广西唯一的一家;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工信部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第二批),为全区五家获批企业之一;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和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家公司获批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占全区60%;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得2018年首批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认定企业数量排名全区第一……
围绕“做大存量”和“引进增量”,着力抓项目、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品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经济,我市经济绿色发展效益正进一步凸显。

全市师德师风建设暨教育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古台山林场举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业务培训
南山区粤海街道家长教育课开课
万载县潭埠中心卫生院开展迎新春无偿献血活动
“五一”假期第二天广铁运客154万人次
绿色产业崛起:擎起桂林高质量发展大旗
怀仁县公安局全面开展涉爆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及信息采集工作
吴清海赴兴隆县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准妈妈谨记分娩前的小信号
认真落实“回头看”交办信访件 海门如东迅速开展问题整改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双联双创”推动我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机关党建资源下沉 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双牌原创歌曲《快乐的林中鸟》获全国大奖
解放社区元宵节联合辖区物业公司开展“浓情元宵,颗颗真情”活动
武汉一新建小学部分学生流鼻血 家长质疑塑胶跑道所致 官方回应
我市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推进会举行
友谊县领导检查企业消防安全
网友点赞好儿媳    传统美德要牢记
因家庭琐事吵架,抛夫弃子离家出走钱书英,你在哪?你儿子找了你30年
老城区三多巷百年老屋垮塌 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倾斜的墙体仍存在极大隐患
石家庄招聘210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