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更画出了蓝图、构建了顶层设计。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以法治长春建设为引领,对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行了部署和动员,必将营造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中共建是基础,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共治是关键,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将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式社会治理体系;共享是目标,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的固本之策,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法治长春建设为引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始终把法治作为价值导向和实践标准,积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
历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以“人治”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往往是扬汤止沸,只有依靠法治,用法治思维武装头脑,用法治方式指导行为,才是治本之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织密公共安全网,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速推进“平安长春”建设,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统领,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切实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给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带来了新的压力。社会治理的内容和对象决定了社会治理是一种基本的公共治理,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
割双眼皮、隆鼻、隆胸 她一个月整形三次
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市工商消协22个会场昨接待咨询1.3 万余人次 受理投诉290件 当天解决82件
加快清水塘生态新城建设
爱心志愿者收集闲置衣物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七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市海洋与渔业局:我市多部门签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出国旅游,六个问题决定「跟团」还是「自由行」
通道独坡镇开展消防安全联合检查
华安高车:顺利完成2018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假期课外大讲堂”开讲
35路小蕉工业园区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运营
镇巴观音镇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降雨天气使我市西南部旱情缓解
世界传统医药日 中草药文化进校园
桦甸市地方税务局电子影像系统正式推广应用
重庆撤销市监察局、市预防腐败局
截至20时 龙昆南转盘南往北车流量大
学考选考前夜考生弄丢身份证 户籍窗口半夜开启
昆明航空高铁旅游推介走进南京 推介10条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