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收拾好赶到阜阳汽车西站,搭乘6:20分发往阜南县新村镇的班车,刚好不耽误到校上课。这样的时间、这样的路线,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海娟已经坚持了整整9年。
9年里,刘海娟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传授他们知识,给予他们关爱,始终默默付出着。当和她一起到镇里执教的11名老师几乎都离开后,有人问她“你怎么不走?”她的回答是:“我不能走,这里需要我。”
坚持走教,为乡村孩子播下艺术种子
今年32岁的刘海娟出身教育世家,她的爷爷、外公、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刘海娟自小就有个教师梦。2009年,刘海娟终于得偿所愿,顺利考取阜南县特岗教师,并被分配到新村镇天棚小学。
虽然已过去9年时间,但刘海娟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去往学校报到的路上,她既兴奋又向往。但当站在学校门口的那一刻,现实却向她泼了一盆冷水——窄小的校园、两层老旧的教学楼、长满半身高杂草的操场……“后来,走进办公室看到,老师们的办公桌就是一张缺了腿的乒乓球桌。”刘海娟说,当时的环境很差,但是她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而且我是美术老师,在农村学校比较稀缺。”
诚如刘海娟所言,当时的天棚小学就她一个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这一状况直到她从教的第4个年头才有所改变。“所以,当中心校领导提出希望我到所辖其他学校走教时,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刘海娟说。
刘海娟这一走教就是9年。“之前都是走3所学校,这学期又新增了1所,每周有22节课,有时一天要跑两三个学校。因走教的学校多,每学期我的课表都是最难排的。”刘海娟笑着说。
事实上,在刘海娟走教的路上,何止是课表难排。走教的学校中,最远的两校相距6里路,为方便赶路,她特地留了辆电动车在学校。即便这样,在下雨天,乡村的道路坑坑洼洼,车轮陷在泥坑里骑不动也是常事,总免不了踏着泥、趟着水,推着电动车去赶课;在冬天,下雪路滑,她多少次骑着电动车摔倒了再起来,继续前行……“每次听到学生们喊‘刘老师来了,可以上美术课了’,便觉得再辛苦都值得。”
用爱陪伴,收获浓浓职业幸福感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刘海娟不是神,却常常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最初任职的天棚小学,还是去年调任的新村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都占了在校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和孩子们在一起,她经常追问自己两个问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基于这般心情,刘海娟总想为学生们多做点什么。她的班里有个学生叫紫萱,父母离异后,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变故对紫萱打击很大,她变得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频繁请假、缺课。发现了紫萱的问题,刘海娟便开始努力帮她重拾以前的快乐。
紫萱爱画画,刘海娟就让她负责分发美术作业本,后期还任她为美术班长;课余时间,刘海娟经常找紫萱谈心,到她家做家访……紫萱的变化有目共睹,在一次校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还拿了绘画一等奖。
在刘海娟关注、帮助的留守学生中,紫萱只是其中一个。数年如一日,爱的双向交流,也让刘海娟感受到了浓浓的职业幸福感。
去年的一个周末,刘海娟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和留守儿童一起画画。晚饭后,孩子们为她准备了一个小惊喜——看到孩子们捧着蛋糕走来,齐声喊着“刘老师生日快乐”,又一个接一个把从田野里采摘的野花送到她的手里,刘海娟忍不住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的付出,也让刘海娟收获了诸多荣誉,“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教师先进典型”、“安徽省人气教师”等,都是对她的肯定。
“和刘海娟一起来的老师差不多都走了。她如果想走,肯定是有机会的,但她一直没走。”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校长高祥说,她深知这里需要她。
连山第一季度开展谈话提醒343人次
35.5℃!苏州今天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
东风小学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把摊位变成健身舞台 肉贩大叔的名字叫“执着”
宿迁绿化树:谁来给我松绑?
化作春泥去护花
话剧《高腔》走进雅安 真实演绎脱贫攻坚一线感人故事
惊!市区杨府山公园窜出两条眼镜蛇
轰隆一声响六楼跑下一个“血人”
博山经开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获省级殊荣
正月初六 近两万亳州老乡挥别家乡
黔张常铁路100座隧道全部贯通
赣榆:省市文明办调研我区新乡贤文化
“航母少年预备役”夏令营首期开营
桦川县开展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林木声率省督导组到我市调研督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
侯化调研亳药花海观光大世界二期交通工程建设
舞动少年 活力绽放
市重点工程局召开“深化正风肃纪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
2018年第1批卫生巾(含卫生护垫)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