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七场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四川要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那么,四川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昨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举行,对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解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发布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举措,并与省西部办专职副主任杨昕、省科技厅副厅长陈学华、省农业厅总经济师肖小余、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任云就具有四川优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内容等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代光举主持发布会。
总体目标
经过5年努力,“5+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更加突出,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综合竞争力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引领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制造强省地位基本确立,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力支撑。
背景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阐释和科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又对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那么,我省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在哪里?
据陈新有介绍,从2000年起,我省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地区特色优势,先后提出五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和“双七双五”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遴选出若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7年工业增加值达1.15万亿元,占gdp比重31.1%,工业利润增长29%,实现利润总额2610亿元,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是,我们也清醒看到,我省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工业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10位,与我省经济总量的全国第6位有差距,工业占gdp比重低于其他经济大省。工业投资总量不大,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后劲有待增强。产业层次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占工业比重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
今年以来,四川省围绕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进行广泛调研,4月以来,结合省上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园区、走企业、入工厂,对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再分析、再判断,我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重点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绿色发展佳、体制机制活”五个基本内涵,坚持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并举,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此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快建设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破解我省工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现实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使命,也是我省建设经济强省、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内涵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此次省委提出“5+1”现代产业体系,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引领支撑我省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环节攀升,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5+1”现代产业体系就是指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是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核心任务是做大规模、做强优势,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聚。我省这些产业都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的。
我省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基础雄厚、优势突出、规模较大,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产业规模均已超过8000亿元,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也已经超过6000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2年,5个万亿产业的总规模预计将超过6.2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也将突破2万亿元。“5+1”现代产业体系的蓬勃发展,必将对我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两个跨越”起到巨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电子信息。最有可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重点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培育5g、智能穿戴设备等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加快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
装备制造。重点抓好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着力推动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2年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
食品饮料。一直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动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药等领域发展,培育一批茶、竹、果蔬、中药材和饮用水全国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和全国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力争到2022年产业规模突破1.4万亿元。
先进材料。我省发展潜力巨大,重点是加大力度推进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研发,尤其是推进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钒钛钢铁稀土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1.1万亿元。
能源化工。我省是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水电装机达7500多万千瓦,在建装机还有2000多万千瓦,天然气(页岩气)储量也很丰富。重点是有序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资源开发和促进水电消纳,优化天然气(页岩气)开发模式,提升化工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附加值,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力争到2022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5+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1”就是数字经济。目前,我省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并且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数字经济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具有新动能导入、新优势培育的强大功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下一步将建立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机制,围绕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建设目标,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据流引领集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提升大数据产业能级,形成数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区。
举措
六大路径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蓝图绘就,如何干?据陈新有介绍,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顺应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制造强省发展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一强两优三变革”总体思路,即围绕“制造强省”战略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一强两优三变革”总体思路,即围绕“制造强省”战略目标,着力塑造产业结构优、空间布局优的“两优”发展格局,强力推动工业经济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路径一: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工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按照“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要求,以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为重点,优化调整市州产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
路径二: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重点对标世界500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等,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加快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治理体系。
路径三: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前沿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路径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着力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路径五:推动产业全域开放合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下,推动“四川制造”市场拓展、对外投资、产能合作“三位一体”开放合作。
路径六: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降本减负为重点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的要素保障能力,切实推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用电用水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据悉,下一步我省还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制造强省建设目标,研究出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四川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落地落实,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力支撑。
热点直击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
以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进一步认识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研究出台更好的更适应的政策举措来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此次全会作出的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产业体系的一系列决定,是在梳理、研判四川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寻找总体上有体系、有规模、有集成、有上下游,既有原料,还包括最终的产品,同时也有较大规模的产业。下一步将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一方面要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文件,也要出台万亿支柱产业培育方案,同时还要向市州延伸,从布局上针对21个市州,包括一些重点的园区提供指导性意见,最终推动全会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同时,根据专业机构评价,我省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一万亿,在全国位居前十。因此我们将数字经济作为“+1”,希望与五大产业融合发展,而这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
省西部办(攀西办)专职副主任杨昕:
加快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2016年,国家能源局将四川省确定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作为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2017年四川水电装机达到7564万千瓦,水电发电达3052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含页岩气)产量占全国18.8%,其中页岩气产量占全国32.3%,居全国第二;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和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均超过80%,四川能源消费清洁化程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7年外送水电1389亿千瓦时,每年向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70亿立方米;大型水电、大中型火电装备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0%和30%以上,核电装备领先全国,成为国家三大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目标,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水电,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电基地建设。稳步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稳步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推进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气产能建设;加快推动四川水电外送第四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核准开工建设,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前期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专线供电”“直供电”试点,建设甘孜、攀枝花、雅安、乐山等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同时进一步推进能源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光伏扶贫等能源扶贫工程,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加大电能替代力度,加快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省科技厅副厅长陈学华:
增加研发投入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幅度地增加研发投入,在四川的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今后我省增加的经费将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是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组织科学家瞄准世界科技的前沿,围绕我省经济发展中一些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提高我省的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围绕我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确定的十大重大科技专项,近两年将陆续启动航空与燃气轮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还有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三是围绕“5+1”产业体系,部署一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四是结合建设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核能应用等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专项。同时,我省还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用于新产品的研制、新技术的攻关、新设备的开发等。
省农业厅总经济师肖小余: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省委《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培育“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先导性支撑产业,为此,省上提出了打造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具体将培育川粮、川猪、川茶、川薯、川药、川桑、川菜、川果、川鱼、川竹十大特色产业,做强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业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通过统筹整合各类园区建设,省市县分级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工作的先进县、先进乡、先进村,实现以产业促乡村、以乡村强产业,推动产村融合发展,从而加快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本月底,省委还将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出台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县的激励政策措施,同时还将出台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着力擦亮四川农业这块“金字招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见成效。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任云:
四川5g时代即将来临
5g是全球通信业通信领域共同面对的新技术,四川省争取在此领域走在前列。目前我省已开始了小频的智联网小规模地开通,成都已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的试点城市,中国移动在成都已经确定成立5g研究院,天府国际机场也是5g应用的一个试点。几大运营商都在开展试点示范,已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测试和既有网络的连接,以及将来的业务应用方面的平滑过渡。下一步我省的通信网络将有一个根本性的飞跃:首先是速度更快;第二是泛载,预计到2019年,四川省就可以实现每一个行政村通光纤、通4g,有效解决当地的地质灾害监测、救援工作等问题,而城市的地下室、拐弯夹缝等地都将没有通信死角;第三是稳定,如在工业互联网的运用,将始终保证在线无中断。同时,今后的通信将更多地渗入各个领域,包括物联网、交通、环境监测,智能医疗、智慧教育等,全面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为双创提供大有可为的空间。
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原标题: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七场

满塘走笔:为担当作为护航
临牌过期没装正式号牌 无牌车上路处罚没商量
沙市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校车安全治理专项行动
总工会: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台江强化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监督
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七场
洋澜湖:水清如镜会有时
“铜陵好人”袁加陵叶勇命名表彰会举行
清明期间 公共自行车加强服务方便租还车
全省精准资助政策大宣讲暨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会在汉中召开
荆州市民政局组织重点优抚对象开展短期疗养活动
女孩离家出走 两地铁警找回
岳阳:打好河湖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道区】副区长魏东岩“社区工作日”走近万通社区听民声、解民忧
“小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禁放
两档增值税税率下调昆明纳税人顺利开出新税率发票
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18夏季旅游产品新闻发布会
“十万苏客向瀛洲”首发团昨聚南沙
全市接待办开展创意设计主题评比 杨丹颁奖并讲话
雅安市环境监察支队2017年一、二、三季度“双随机”日常任务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