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第55期“书香宜宾大讲坛”在翠屏区李庄中学开讲,本期邀请主讲嘉宾岱峻讲述《抗战时期李庄的大师与学术》。
岱峻,本名陈代俊,民国学术史研究学者、作家,1951年生于四川资阳。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秘书、记者、编辑,曾任《四川政协报》副总编辑,获授“李庄镇荣誉镇民”称号。早年从事散文写作,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2000年后转入学术研究,出版学术史随笔《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民国史人物传记《李济传》和学术传记《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皆获评《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优秀读物”。
1940年,同济大学迁往李庄。随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文化科研机构也内迁至此。当时人口仅三千左右的李庄,接纳了约1.2万内迁的学者、学生,包括傅斯年、李济、董作宾、陶孟和、刘敦桢、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居于李庄期间,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集《六同别录》,董作宾完成了《殷历谱》,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李庄成为战时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四大文化中心,更成为当时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重镇。
在讲座中,岱骏从日本侵华的大背景入手,对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科研机构先后迁来李庄,及期间在李庄生活、工作、学习过的大师们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作了详细的讲解。
现场听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李庄中学高2017级3班的学生王树坤说:“今天的讲座也让我对抗战时期在李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大师们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大师们都能获得这么大的学术成果使我深受感动,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在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更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来源:宜宾新闻网 记者 方勇)
上有两位高龄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孙子抚养教育 廉桂云的忙碌人生有滋有味
月饼抽查 2批次不合格
庆云首届李之仪诗歌节举办文化灵魂塑造城市灵魂
沿街商户如厕难 希望新建公厕
领岗诺责 武穴2万多名无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扛大梁
书香宜宾大讲坛 讲述抗战时期李庄的大师与学术
龙海:税收红利助推食品企业技改
第五届“感动资阳”人物评选活动公告
省第一环保督察组实地督察大冶环保工作
广西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施方案
走进海拔5000多米的消防大队 他们有一项特殊的任务
入秋再现高温 并非“秋老虎”
巴中税务“权力瘦身”优服务提质效
修葺一新的粤赣古驿道迎长假首批游客
泉水节、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泉城义工……打造城市名片 共铸城市之魂
连云港市小学生足球嘉年华大型活动昨日举行
市政府法制办开展党组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暨讲党课活动
总书记的嘱托指引我们砥砺前行
不看后悔!理科学霸大学休学退学,只因这件事没做好!
西电学子斩获“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三金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