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说起教育的发展变化, 我市72岁的市民张金道说,40年来,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教育资源、教育质量还是居民受教育的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40年来,从小学到大学,居民求学的路越来越宽,受教育层次也越来越高。
讲述人
张金道
上世纪70年代
村里学校没课桌 上学全靠两条腿
我小的时候,家住开封陈留镇,那时,没有学前班,条件也很差。
我8岁才在村子里上小学,每天自己上下学,没人接送,家里大人也没时间管。1960年才上初中,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肚子,对上学受教育也没有具体要求。
后来,国家号召全国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初中、高中的学生都去农村了。当时,我初中没上完就去部队服兵役了,领到了初中肄业证。
改革开放后,我从外地调回开封,在龙亭附近的一家化肥厂上班。我儿子出生于1970年,七八岁时,在村里办的小学上学。
那时,上学的学费便宜,孩子上学买些文具就行了,不像现在花费多。孩子上学买一支铅笔就花几分钱,一支钢笔也就7毛左右。那时候,村办学校设施简陋,教室里没有课桌,砖台上铺上水泥板就成了课桌,更别说空调这些东西了。
在农村小学,上课下课没有正规的铃声,有专门的老师去敲钟。说实在的,那时的孩子们在乡下读书挺苦的。
当时,村办学校没有公办教师,只有民办教师,学校的老师也不多,他们都是村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当时,村办学校的老师没有工资,就给老师记工分,一名老师一个月能挣200多个工分。
那时候,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老师以挣工分为目的,老师的学历不高,就更别说能教出好学生了。学校管理也不严,学生去不去老师都不怎么管,跟放羊似的。
上世纪80年代
儿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就读
上世纪80年代,虽然村里的教育条件好了一点,但还是比不上城市。1982年,为了儿子的前途,我把儿子转到市里上学,一开始,在市里上学不算正式在校生,只能算借读生,还要交额外的费用。直到儿子上初中,才把户口转到市里,成为正式在校生。
当时,儿子生活花费不多。儿子刚来市里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怕儿子走丢,我们就接送。我每天骑着红旗牌的二八自行车接送儿子,风里来雨里去。想想我靠两条腿走路上学,儿子坐自行车上学,心里美滋滋的,这也是一种进步。儿子上学也算省心,后来就不接送了。
当时,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学校里有教学楼,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老师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
说实在的,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我对他没有太大期望。我们夫妻俩都上班,家里没人照看儿子,把他送到学校最放心。虽说我们对儿子没啥大的期望,但孩子挺争气,在班里一直是优等生,老师们也都很欣赏他,我们做家长的慢慢对他有了期望。临近考高中的时候,孩子成绩好,老师们也看重他,建议他考市二十五中。后来,成绩出来,儿子考了405分,确实报了市二十五中,但是差了十几分没有被录取,后来被录取到市七中。就儿子的成绩来说,如果直接报考市七中,可以进重点班,但是因第一志愿不是市七中,最后就到了普通班。儿子上高中后,成绩不再出类拔萃。孩子成绩平平,我们做家长的急也没有用。后来,觉得没希望考大学,因为那时候大学录取率太低了,加上我们重视不够,儿子高考失利后,最后也去当兵了。我初中肄业、儿子高中毕业,也算是进步吧。
上世纪90年代
女儿上技校学技术
我还有个女儿,比儿子小8岁。女儿小时候,在我工作的工厂上幼儿园,后来也在市里上学,但成绩没有哥哥好。女儿初中毕业后上了技校,学了技术,毕业后直接上班了。那时候,都90年代了,从家庭来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总觉得早点就业才是好事。那时候,虽然国家发展了,教育水平也高了,但是毕竟还不算富裕,很多孩子参加工作早,也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但是话说回来,那时候,读大学虽然不是唯一出路,但算得上是一条好出路。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生还不多,大学毕业生都是干部待遇。我的儿子、女儿都没能上大学,这是我们家的遗憾。
新时期
孙子可以走进各种辅导班学习
我孙子是“00后”,2001年出生,今年刚17岁,明年就该高考了。七八岁上的小学,小学之前在俺小区附近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他父母工作忙,对他的教育和管理不够,从孙子上小学开始,我们老两口开始接管小孙子。我送儿子上学的时候骑的是自行车,我送孙子上学换成了电动三轮车。
孙子还没上学时,我就把电动三轮车买好了,电动三轮车有篷,怕孙子晒着、冻着。后来,响应市里号召,电动三轮车不骑了,孙子也长大了,不需要接送了。孙子这代人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现在的教育条件过去是比不了的。孙子有各种补习班和晚托班,我们那时候是没用的。孙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我们先送他到晚托班,有辅导老师辅导他写作业,有不会的作业题还能问老师。孙子上晚托班,我就在晚托班等着,啥时候写完作业,啥时候再带他回家。晚托班要是和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补习班冲突了,就得放弃晚托班,去上辅导班。一个月100多块钱,我们舍得给孙子花。
明年孙子就该高考了,他学习很用心,也很上进,希望孙子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7月新规:养老金迎来新制度 老有所养更安心
最新丨石棉地震无人员伤亡 国道108线已抢通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执行悬赏保险合作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关于80名大学生寒假到政府机关见习工作的公示
停水通告(6月6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求学之路越来越宽
省旅发委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4A景区评审考察
一切工作到支部 提升支部组织力
端午假期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700万人次
长春160路车队驾驶员张小新为女性乘客买花
我市积极开展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宣传系列活动
风险分级 央行新规致力于打造电子条码安全支付习惯
全市人防志愿者培训8月中旬结束 基层减灾第一响应人变身防空避护“活地图”
名山区召开茶叶加工企业空间规划布局专题会
“江西好人”齐聚分宜 “新余有爱”再绽光芒杨六华郭力根出席“江西好人”发布仪式
泉山街道提升卫计服务水平
亳州:素质教育显魅力 精彩汇演展才艺
海盐县港航处举办“十九大报告学习”讲座
安阳县人民法院引导群众理性认识“执行不能”
福前线K85+733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受理和拟审批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