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娟作品《广州百里丝路风情》获得特等奖。
横沙小学巧少年作品《鼓号振威》、《拜七娘》获得小巧手奖。
纤云弄巧,传承乞巧。8月15日,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区文化馆、区民协乞巧分会共同承办,各街镇文化站、社区、黄埔区艺术推广志愿者协会共同协办的“传承乞巧——2018黄埔乞巧文化节”在区文化馆港湾馆小剧院开幕。
开幕式上演了中国民族器乐传统曲目,优雅绵长,演绎着牛郎织女不朽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传达出乞巧民间文化渊源流长的历史。现场揭晓了我区参加“2018·广州乞巧文化节‘代代乞巧传芳华’赛巧会”获奖情况。我区在本届广州乞巧节赛巧会上斩获颇丰,巧姐罗慧娟的《广州百里丝路风情》以海丝文化、一带一路的广州圣地为创作背景,以广州百里丝路风情为主题,用泡沬、软陶、废树根等物料做表现,再现了千年历史的老广州贸易场景。整个作品主题突出,风格大气,制作精巧,摘得特等奖。此外,横沙朱氏大宗祠《沙河粉》、茅岗和贵祠堂《七夕情缘》荣获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乞巧文化传承地横沙小学的巧少年此番携《鼓号振威》、《拜七娘》征战赛巧会,为大家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荣获小巧手奖殊荣。
乞巧节起源于汉代,源自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姑娘们用新鲜的瓜果来拜祭乞巧,乞求天上织女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据悉,广州市的乞巧已发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埔也成为广东省乞巧文化节之乡。我区的乞巧文化节已经成为民间民俗文化的品牌之一。数十年来,我区乞巧民俗民间活动在各级政府的保护和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巧姐、巧哥、巧少年们创新创作,精品不断,频频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乞巧民俗文化,鼓励乞巧精品创作,由乞巧传承人罗燕芬女士担任指导教师的乞巧文化传承基地在横沙小学落户,取名“慧心乞巧社团”,旨在传承乞巧文化。五年来,“慧心乞巧社团”培养了300多名乞巧小能手,2017年完成了《寻根觅巧》校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悉,本届乞巧文化节活动丰富,包括“开幕式”、“巧艺精品创作大赛”、“民俗活动及祠堂摆贡比巧”、“乞巧民俗专题摄录”“乞巧文化节巧姐、巧艺进校园、进社区”、组织作品参加“广州乞巧赛艺会”展、赛等六项活动。
龙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构建环保共治格局
蚌埠2个区招聘教师,200多个名额,速看
市妇联成立“三城联创”巾帼督战团
查你没商量!嘉兴出重拳整治网约车
女子便秘20多年"肚大如孕" 医生用3个小时切除近一米长的巨结肠
“传承乞巧——2018黄埔乞巧文化节”开幕
全市电力系统优化营商环境
江门市商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财政部:5月1日起取消28项药品进口关税
宿迁市召开选调生工作会议
长安区文体局组织开展非遗展演进社区系列文化活动
修文县洒坪猕猴桃香溢满园果农丰收笑逐颜开
一个小时找到手提包
6月1日起,海关全面取消货物通关单
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与杨波中学学生交流垃圾分类
长宁区开设台胞服务专窗
广州日报“融媒矩阵”立体化直击高考 三微两端一网阅读量超2000万
7月我市收获29个“蓝天”
小吃美食汇集一堂!宝鸡渭滨经一路美食嘉年华开幕
“内外兼修”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