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行动该“升温”了
——为“未来地球计划”的“建德共识”点赞
国际科技论谈
10月以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报道不断刷屏。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称,全球气温上升1.5℃问题或将提前到来;同日,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温控制目标等气温红线的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
与这些遥相呼应的是,21日,“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在浙江建德发表的“建德共识”更是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再次强调了科学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这一行动指南。
ipcc此次发布的特别报告向人类再次敲响了警钟。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表示,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已引起全球大约1℃的增温;按目前的增暖速率,预计在2030年—2052年之间达到1.5℃这一警戒线。与升温2℃相比,若将目标调整为1.5℃,我们将能避免大量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为人类造福,比如说降低全球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让受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紧张影响的全球人口比例减半……
报告认为,根据大量的研究证据,《巴黎协定》2℃目标已不再安全,更不用说一切如常时高达5℃的升温。为了避免更大的负面影响,人类应更快采取更大的减排行动,将21世纪地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
为此,人类需要转变能源结构,以及实现化石燃料的清洁使用。这需要在能源体系、耕地使用、城市和工业设计、交通、建筑等领域迅速做出深刻变革。
中国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及相关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挑战。“未来地球计划”中委会主席秦大河院士表示,顺应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潮流,“建德共识”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不仅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抓手。
“建德共识”提出一系列行动措施:
一是科学界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立足国情,优先研究气候变化、低碳能源、大气污染、水资源与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等关键科学问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大力推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探寻气候变化科学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增强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策的影响力。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宣传与知识普及,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全民自觉行动起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四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加强生态保护,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制度创新与建设,推广有效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创建良好的立体生态系统格局。
实际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是深入人心的话题。无论是政府、企业界、科学界,还是普通民众,都不能只是在雾霾、灾害来临时才抱怨、警悟,更应该加快行动,长期坚持不懈地行动,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全球贡献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和经验。
东湖高新龙泉街开展双拥慰问活动 为军属准备团年饭(图)
共同保护好东江湖水资源
市政府与京东集团“互联网+”新经济发展合作项目签约范修芳郭浩龙宝正等参加
鼎城花船庙小学:你若快乐,教育便是晴天
因桥梁荷载试验需要 新阳大桥18日凌晨单向禁行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行动该“升温”了
【2018年第4期】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
广东:纳税人因“山竹”遭受损失可享减免税优惠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2018年春运暨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浮山湾酷炫夜景mix“上合蓝” 青岛成网红城市(图)
高新区进一步加大拆“三房”工作力度
18名网上追逃嫌犯在西宁落网
关于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城加快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工程
市外事侨务局召开机关党建工作会议
人老心不老 湘潭93岁老党员何开生的快乐生活
中共盐亭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举行
二胎妈妈夜间无痛大出血 抢救及时母女俩双双脱险
600万游客陶醉在绍兴秋色里
端午小长假期间镇江治安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