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盘点那些你不得不知的重阳节“讲究”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由于“九九”谐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并逐渐衍生出登高“辞青”、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资料图: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此时的黄山已进入最佳赏秋期。张强 摄
溯源: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汉代,《西京杂记》中有了如下记录:“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祈求长寿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不断有“新内容”加入。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资料图: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源自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这里“大火”指大火星,它在季秋九月隐退,也标志漫漫长冬即将到来。在落后的古代,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匮乏,所以,人们会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虽然后来,人们有了更科学的计时手段,谋生方式也进步了,但古人仍将重阳与寒食(上巳)、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习俗:出游“辞青” 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绵延至今,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形成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它在唐朝被定为正式节日,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重阳节前后,秋高气爽,此时出游登高、观菊赏景,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民间还有“辞青”的说法,也是因为“九月九”之后,天气更加寒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的“辞青”正好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资料图:各类菊花争相开放。杨艳敏 摄
古代,还流行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过去医疗条件差,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喜欢在这一天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阳节又称“茱萸节”。
在饮食上,重阳节要吃重阳糕。民俗专家王娟介绍,“糕”和高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含义。
“古代,重阳节还叫‘菊花节’,人们会搭菊花山、灯下赏菊,古代各家商铺还会买很多菊花装饰庭院。”王娟介绍。
现代社会,重阳节怎么过?
过去,重阳节习俗多种多样,但随着时间流逝,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去实践,某些旧节俗慢慢消失了。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孟德龙 摄
现代社会,重阳节该如何度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专家萧放表示,重阳节有尊老、敬老的内涵,可以借此机会组织一些相关活动,表示对老人的关爱,现在“空巢老人”也比较多,多举办一些老年文化活动,也能让老人感到温暖。
“对传统文化,老年人有很多切身感受。”萧放认为,在敬老活动上,可以请老人讲一讲传统文化的故事,年轻人也能从中得到道德上、精神上的有益影响。
另外,萧放说,古代有些习俗也很好玩,比如登高望远等,可以和现在流行的户外运动、健身等结合起来,组织一些活动,让大家到户外去亲近自然,心情也会愉悦。(完)
那坡入围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海口市委组织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暨海口市组织系统学习财政业务知识专题讲座
利津县2018年重点工程项目和民生实事调度会议召开
机动车现场处罚缴款可“扫码”可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缴款
缉查布控系统紧盯违法车辆 一个月查处车辆违法行为300余起
登高、插茱萸……盘点重阳节那些“讲究”
东洲区委召开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岳阳楼区禁炮宣传入心入脑 商户主动上缴烟花爆竹
我市举办中招咨询会
树木疯长挡住巷道后续:社区已联系树木主人处理
紫金“双创”工作推进会提出
力争明年成功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
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以”三个文化”为带动打造民族特色美丽乡村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石家庄市打掉27个黑恶团伙抓获嫌疑人158人
因施工需要 同安区祥福阁小区等将停水
建设民俗记忆展馆,传承优秀乡村文化 “破烂”变宝贝,乡愁留心中
五矿机运工区常念安全“五字经”
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督促网吧安全自查
[建委]市质监站召开现场监督检测工作总结及部署会
百米画卷共绘美丽文明新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