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朱鹮后代更健康 就让它们自由恋爱


人工孵化朱鹮
朱鹮夫妇
朱鹮在筑巢
    朱鹮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来有东方宝石的美誉。虽然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但尴尬的是,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在全国朱鹮人工繁育的平均畸形率超过10%。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从浙江省林业厅获悉,浙大方盛国教授团队成功攻克了朱鹮生育畸形难题。在浙江,朱鹮夫妇生活得更幸福,生育的后代也更健康。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负责人方盛国希望将自己10年来的科研成果总结成规范,在全国乃至全球推广。
    浙江朱鹮灭迹
    10年前从陕西引种
    浙江是我国朱鹮的历史分布区,是朱鹮的故乡。至上世纪50年代末,环境的恶化和栖息地的破坏,造成浙江朱鹮灭迹。
    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刘荫增团队数年间辗转多个省份的山区搜寻朱鹮的踪迹,直至1981年才在陕西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后来,这一区域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朱鹮群体保护站。
    2008年4月16日,从陕西省楼观台引进5对10只朱鹮运抵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由此拉开浙江朱鹮人工迁地保护暨野生种群重建工程的序幕。
    近亲繁衍的尴尬
    生出畸形鸟
    方盛国告诉钱江晚报记者:“1981年在陕西发现的7只野生朱鹮,只有4只是成鸟。此后,中国各地都是从陕西引种的。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朱鹮都是这4只鸟的后代。这一物种虽然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但是朱鹮近亲繁殖带来的后遗症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引种朱鹮在浙江落户后繁衍,虽然是近亲繁殖,但它们的产蛋率还行。
    不过,方盛国发现,朱鹮蛋的受精率不高,在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的情况也不少,即使是成功孵化出的幼鸟,它们长得也不可爱。
    “正常的小鸟都是毛茸茸的,人工繁衍的小鸟羽毛稀疏,感觉就像‘落汤鸡’”,方盛国说。
    还有一个令专家焦虑的问题,人工繁衍的朱鹮出现了畸形,它们有的一只翅膀会反着长,那样就无法飞翔;有的一个爪子永远蜷缩着,不能正常站立,也无法抓握树枝。
    根据全国朱鹮引种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朱鹮人工繁育的平均畸形率超过10%。

关于公布郑享万等七位高级农艺师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的通知
岷山乡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参观九江市廉政教育馆
华容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侧记
致富不忘桑梓情
关于停止受理辽源市淘汰黄标车补贴业务的通知
想让朱鹮后代更健康 就让它们自由恋爱
紫金“双创”工作推进会提出 力争明年成功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
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以”三个文化”为带动打造民族特色美丽乡村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石家庄市打掉27个黑恶团伙抓获嫌疑人158人
全市国税系统2017年工作回顾与2018年工作展望在落实中求创新 在拓展中求突破
路灯不亮迟迟没人修 罗圩乡繁荣路夜晚黢黑一片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湖北新闻》播出长江大学做法
把职工互助保障打造成职工的“第二医保” 全市职工互助互济会 正式成立
郧西建438个光伏电站为贫困户增收
商洛市本级基准地价制定及更新服务项目成交公告
当涂县党员干部集中参加“大考”
中牟县与郑州市联通公司合作在全市率先启动“企业上云”计划
市书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涡阳县积极开展扶贫日捐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