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山县加方乡琴让村,第一书记到来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帮助村里扶贫产业实现了两个“第一”——旱藕产业种植规模和带动效应全乡第一,加水洞牧场良种肉牛存栏量全乡第一。
自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南宁市地税局选派1名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7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分别到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雅联村、加方乡琴让村、周鹿镇智超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产业扶贫帮扶提质增效
为实现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市地税局根据帮扶贫困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引进农业公司、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积极探索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根据琴让村、雅联村有种植旱藕的传统,南宁市地税局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打造旱藕示范种植基地,指导建设旱藕粉生产QS标准厂房,提高旱藕产业的产值。2018年初,两个村的旱藕种植规模达514亩,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旱藕产业,预计年产值超390万元。
琴让村党支部书记曾克松表示,在市地税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斌的带领下,琴让村积极发展旱藕、肉牛等产业,产业发展实现从全乡倒数到名列前茅的转变。
近年来,市地税局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余万元,引入惠农贷款500万元,政府产业扶持资金300余万元,帮助定点帮扶村发展里当鸡、旱藕、肉牛、甜玉米、桑蚕、沃柑等产业,特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经过地税部门的努力,部分定点扶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无到有。
精准“把脉”助力扶贫帮困
“驻村第一书记跟我们家结对子,经常来家里找我谈心,鼓励我们在打零工的同时发展种养业。如今,我们收入有了保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琴让村合兰屯贫困户黄玉周说。
黄玉周的母亲长期卧病在床需要照顾,小女儿要读书,黄玉周夫妇俩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生活比较困难。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他们家每年通过养猪、种植旱藕、养鸡增加1万多元收入。
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市地税局干部职工走访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向金融机构争取产业贷款超过500万元,争取各类奖补、扶贫补贴资金上百万元,还投入后盾资金300余万元,筹集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协调有关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300万元,为定点帮扶村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南宁慈善基金会、广西嘉和置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资捐物,开展扶贫项目50余项,帮扶302户贫困户1038人脱贫。
基础扶贫建设美丽乡村
“村里的路灯亮了,晚上出门不再怕。”琴让村村民曾敏柏说。
经过地税部门的努力,定点帮扶村不仅路灯亮了起来,而且村容村貌也有新变化,雅联村、琴让村被授予“自治区生态村”称号。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南宁市各级地税部门积极筹集资金帮助定点帮扶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定点帮扶村乡村生态建设。建设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建设水柜,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修建垃圾焚烧炉、垃圾池,倡导健康生活。市地税局多方争取资金,硬化帮扶村屯水泥路超过37公里,其中马山县琴让村、雅联村已100%完成通屯道路的硬化,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市地税局还投入6万多元,建设完善定点帮扶村村民服务中心各项设施及绿化美化。在雅联村委琴寒屯道路两旁种下开花乔木,打造了“南宁地税——生态雅联护路林”;组织局机关及基层单位党支部到定点帮扶村与村民共同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活动。
[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益州社区启动河长制“123模式
省运会职工部排舞和广场舞比赛开赛 扬州排舞规定曲目获亚军
南谯区一季度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992万元
非遗名药如何创新开发 季德胜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荔枝沟中学宿舍区居民反映建筑工地噪音扰民——夜间施工噪音何时休?执法人员:将严加管理尽量解决居民困扰
马山县第一书记实干作风强 精准帮扶让村变了样
普洱边防抗震救援队驰援墨江(组图)
蚌埠市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全覆盖检查
省经信委调研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情况
市领导赴磐安调研督导“五水共治”和生态廊道建设
“大手拉小手·共看开封大发展”爱心牵手活动举行巾帼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暖人心
中堂镇查扣违法摩托车4587辆 销毁非法摩托车3990辆
审计署负责人就《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破译“合肥制造”的密码
交通信息:宝坻区三条路段断交施工
罗定蒸笼供不应求 蒸笼企业希望更多青壮年投身蒸笼编织行业
新干发现明代御赐石龟驮碑
土右旗扶贫办学习“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加强警示教育
“治陋习、树新风”文艺巡演进村组
芍药春天 水韵双溪 射洪首届芍药花节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