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妻老来伴,她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20余年

何俊清夫妻俩在家中闲聊  7月27日,阳光火辣辣地照进威远县向义镇塘角村5组。
  村民何俊清在自家堂屋里剪辣椒,不时看一眼面朝正门口坐在她身侧的丈夫官良新,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小声说着话。许是一个姿势坐久了不舒服,官良新轻轻唤了一声妻子,何俊清立即起身走到他身前,抱着他稍稍挪了一挪。其间,夫妻俩并未说话,似乎一个眼神,便已经懂得对方,这是官良新患病瘫痪在床以来,何俊清照顾他20余年养成的默契。
  从少年夫妻到不离不弃,从并肩劳作到现在端茶递水、洗漱擦身、劳作养家、抚育儿子,在官良新倒下后,何俊清用她柔弱的双肩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让这个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转折——
  患病前,他是优秀基层干部
  肩骨突出,双臂下垂纤细如学童,双手手指也不成形状地蜷曲着,双腿无力地放在地上,偶尔会不自觉地颤抖——任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位被病情折磨的老人,在20余年前,曾是塘角村的“功臣”。
  从民兵排长到一村之长,22年的基层工作中,官良新尽心竭力,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尊重。而今年68岁的何俊清曾是一名教师,任教10余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夫妻俩均是老党员,两人的党龄加起来已经有70年。1978年,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组成了家庭,男耕女织,一起憧憬并打拼着美好的未来。1979年,大儿子出生,这个小家庭也因为新生命的到来,焕发出更多的喜悦与温馨。
  “那时候,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过了,哪里知道会发生这么多事情。”何俊清放下手中的辣椒,陷入了回忆。
  上世纪80年代,何俊清的大儿子在学校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手脚,为此,当地政府特别批准了何俊清夫妇生二孩。1993年,二儿子官鸿琦出生,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随后而来的一次体检,给这份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时的乡政府每年都要为村长、村支书做身体检查,我去检查完,卫生院的医生就给我说,我的中指麻木,有得大病的征兆,搞不好要瘫痪。”官良新说,回家后,他将检查结果告诉了何俊清,把她吓了一大跳,立即带着他去了县医院做检查,却被医生告知,这类病症属疑难杂症,他们水平有限,对此无能为力。
  那时,这件事并未引起官良新重视,只觉得中指有些微麻木,不痛不痒,日常生活均很正常,并不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官良新越来越感到不对劲,从手指麻木开始,慢慢地,整只手也都使不上劲儿了,别人从后面叫他,他还会不自觉的哆嗦。“到了1998年,有次他去下队走访,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边的水沟里。”何俊清说,因为病情加重,官良新便辞去了当时任职的科技队长,在家修养。
  此后,何俊清带着官良新辗转于各大中小型医院做检查,但因病情繁杂,大多医生从未治疗过此类病症,所以都无法施救。1999年,何俊清在看电视广告时,了解到石家庄一家医院专治此类病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带着官良新去了石家庄。
  “有用是有用,可是太贵了,开一次药就上千元,我们哪里负担得起。”何俊清说,长期往返于各个医院,家中多年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小儿子尚且年幼,官良新又没法工作,且需要人照料,开了一次药后,他们就少有再去看病,只在本地开一些中药维持治疗。

昆明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 将实现信息化管理
南沙区纪委三届三次全会暨2018年区纪工委工作会议今日召开
市住建委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来,在泥浆中撒点儿野!
预防接种知识“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
少年夫妻老来伴,她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20余年
恶不除,民难宁,家有法,国有规!
国庆节 上虞城南碉堡遗址迎来一群特殊游客
厦门公布防汛责任人名单 以便全市人民有效监督
市三防指挥部召开视频会 部署防御强降雨工作
市安监局开展烟花爆竹禁放工作督查
2018年海口市龙华区“粽情端午,创文明贵在行动”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活动
西宁市城东区政协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
你看过机器人版的“街机游戏”吗?快来深圳坪山!
身份证到期如何换证?
我市开评巾帼文明岗
民盟中央调研组赴常州溧阳 调研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情况
台州市港航管理局召开浙江省港航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培训
纵横齐力讲配合 齐抓共谋管安全——秀洲区全力做好危化行业监管工作
山西省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