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安阳市食品安全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8月30日
安阳市食品安全建设专项规划
为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食品安全省的意见》(豫政〔2018〕17号),结合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从人民健康着想,从基本食品着手,从保障体系着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机制;坚持部门联动,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投入保障,优化政策环境。
——坚持预防为主、产管并重。着力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净化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坚持多元参与、社会共治。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引导和激发各类社会组织活力,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引领提升。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主要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完善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发展绿色、安全、高质量的食品产业。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到2020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我市生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力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各县(市)及殷都区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70%以上。
——到2022年,我市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体系。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配套的规章和制度的制修订工作;推动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制度、生产经营规范建设,构建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推进服务型执法,形成以法律保安全、用制度管安全的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推进绿色生产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发展绿色标准化农业生产,探索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绿色技术生产加工高端食品,推动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深化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食品产业结构,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升我市绿色食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实施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程。实施蓝天、清水、净土行动,分级分类治理污染耕地,推进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依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登记制度。实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行动,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研发和推广。严格实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全面推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兽药行业管理,严格落实兽药休药期规定,推动促生长兽用抗菌药逐步退出。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牛羊禽集中(定点)屠宰,加强病死畜禽、屠宰废弃物及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推动建立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粮食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政府。
(四)实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优化食品市场发展环境。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程,推广良好农业规范。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鼓励生态园区建设。实施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本土食品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特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提升行动,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加强食品安全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围绕种养、加工、运输、储藏、消费等环节,对标国际、国内标准,加快推动全链条、广覆盖和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推动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与管理工作,建立地方标准目录,强化标准制定、执行与监管衔接,扩大标准覆盖面。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尤其是绿色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跟踪评价。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对已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农产品,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
责任单位: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六)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构建以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补充的食品、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快检验检测机构和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市级检验检测机构要具备对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目参数较全面的常规性检验检测能力;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要具备对常见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等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定性快速检测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食品检验实验室和检验参数资质认证,参与第三方检验服务。推进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基层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水平。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互联互通、共融共享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和来源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产品追溯体系。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安阳海关、市盐业执法支队,各县(市、区)政府。
(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科研、检验检测机构树立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切实履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征集、评价、公开和奖惩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分类动态管理,明确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程序,实施“红黑名单”、信用评价等制度,加强信用管理结果运用,让守信者得实惠、失信者受惩罚,着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八)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药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假冒伪劣、欺诈和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聚焦高风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重大案件提前介入、证据转换认定、法律适用统一认识、涉案食品检验认定与处置衔接等协作配合机制。完善政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执法协调机制,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联合挂牌督办,力争实现对每起案件都依法处罚到人。依法及时公开行政处罚完毕和已生效判决案件的相关信息,落实对违法生产经营者的联合惩戒机制。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安阳海关、市盐业执法支队,各县(市、区)政府。
(九)着力构建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创新食品安全治理,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实施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工程,加快专职检查员队伍建设,提高各监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严格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企业安全内控机制,鼓励推广实施良好生产经营规范;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引导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投诉举报体系建设,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广大消费者积极投诉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注重发挥学校、社区、村镇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省建设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及时公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人人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政府食安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安阳海关,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各县(市、区)政府。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食品安全能力建设,是落实省政府建设食品安全省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的有力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法定职责,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食品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制定食品安全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两次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严防严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结合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立月调度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建设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要定期召开创建调度会,协调工作矛盾,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市创建办每月召开1次联络员会议,印发创建信息简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大保障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能力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建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大装备保障力度,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严格督导考评。建立健全督导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考评细则,加强对各县(市、区)食品安全建设情况的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查督办。将食品安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县(市、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考评的重要内容,列为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2018年安阳市食品安全建设行动计划.docx
社保大厅在周末开设4个服务窗口 可办理25项社保业务
引进科普资源培养校园科技创新
兴城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向监督一线倾斜
永定工商分局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好组织生活会
田庆盈主持召开抗灾减灾专题调度会 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全力做好抗灾减灾各项工作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食品安全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安政办〔2018〕54号
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市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工作会议
官柳社区开展“一感两度两率”平安知识宣传活动
湘潭首届旅游节进入预热阶段
绵阳德阳阿坝三地951名考生在绵参加国家统一"法考"
西宁市法院受理首起“执转破”案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全力发展智慧经济
我市召开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史根治等出席
人民币升值市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怀远县卫生计生系统举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微党课决赛暨“七一”表彰大会
川南城际铁路(泸州地区约25公里段)设计方案变更
井陉矿区人民政府杜晓伟副区长2月2日督导节前食品安全工作
审计局: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今夜,“波斯之恋” 刮来浓郁民族风
卢龙县: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