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成果屡上顶级期刊 业内:得益于南京科研环境好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又有两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南京高校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就有近20篇。业内人士认为,这和国家注重科研投入、南京科研环境好、大量海外杰出科学家回国等有很大关系。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适应能力最强的植物,也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对它的进化历史进行研究,可以对今天的植物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南林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毛岭峰博士携手中科院和美国、澳大利亚植物系统学、生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联合署名第一作者的《中国被子植物进化历史》,2月1日发表在了《自然》期刊上。
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地区被子植物属的分化时间古老,系统发育多样性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为年轻,系统发育多样性相对较低;被子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东部地区草本植物的进化、分布表现出“博物馆”效应,即历史相对悠久,东部地区木本植物则表现出“博物馆”和“摇篮”的双重效应,即不仅在历史上相对悠久,而且更容易产生新的物种。 “以前在设置自然保护区时,更多是对物种较多、物种特殊的区域进行优先保护。这个研究结果提醒我们,那些将来有可能产生更多新物种的地区也应该保护起来。”毛岭峰说。
南京师范大学张力发教授研究组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张翔教授研究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实验中观测到了手性声子,这一发现发表在了2月2日的《科学》上。“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大多都是通过操控电子电荷来传输和储存信息的,而由于声子的扰乱,会给电子产品增加电阻,徒耗了能源,还限制了芯片的速度。”张力发说,他们捕捉到了声子的手性,也就是说,部分声子会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将来一旦应用,可以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能源损耗。”
记者根据各高校官网上公布的信息统计,今年以来,南京高校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论文已接近20篇,如南京大学缪峰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种“不怕热”的电子元件,有望让手机、电脑不再怕热,刊登在《自然·电子学》上;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发现了植物体内防疫病原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级哨兵”,刊登在《自然·通讯》上。
“以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几乎鲜见中国人的学术成果,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张力发认为,这和国家大力引进海外留学人才有关。“在这批海归学者的带领下,我国的科研学术水平被一下子推到了国际前沿,开始进行各种具有创新和首发意义的研究,因此国内学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成果也越来越多。”
《自然·柔性电子》期刊编辑部相关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王建浦教授认为,这还和南京以及南京高校的科研环境不错、学校注重国际交流有关。这两年,他们研究的柔性电子学科,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年都成倍增加,去年就发表了100多篇。“随着国内对科学研究的大力投入、大量海外杰出科学家的回国以及和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部分领域的科研成果还会有更大的提升。”
(记者 谈洁 实习生 李方 韩硕)

打造现代藕业发展链条
吉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调研组到安石镇朝阳村调研农村交通安全工作
城陵矶口岸有望成为长江中上游汽车中转枢纽港
全市移民库区稳定发展暨生态渔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市水务局组织开展水行政法律知识考试
高校研究成果屡上顶级期刊 业内:得益于南京科研环境好
新罗区莲庄社区组织开展“青春之光”志愿服务活动
米粮镇科技服务队助脱贫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组织工作
《魅力中国城》肇庆啦啦队备战第二轮竞演训练难度更大队员信心更强
涉县召开重点项目对接洽谈会
江安交警护航开学季 校车安全先上“第一课”
张家界武陵源:相约春天 秀美瑜伽
育才生态区扶贫农产品大集市开市一天交易额达74630元
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以案促改”专题学习会议 贺书田主持并讲话
鹰潭高新区获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8年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我市获得产业共建资金7644万元
《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3月1日起施行
“2018中国最美县域”东源榜上有名 是全省7个、全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县
我市“206系统”试点工作推进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