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当记者见到丹东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丹东青年创业代表人物王黛璐时,她刚刚结束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丹东市选拔赛所有组织工作。“我认为,参加大赛既是对产品的检验,更是一次能力提升。在丹东,有创业想法的人很多,但受城市小、资源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很多人在这条路上走得不容易,作为‘前辈’我想把从我比赛中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后辈’,借用现有的资源来帮他们实现理想。”她布满血丝的双眼中,满是期待……
王黛璐:小拖鞋“趟”出“创客世界”
生活琐事激发灵感
“创业就要弯得下腰、伸得了手、低得了头,有想法就扎扎实实地把想法落地,而不是空想。”1987年出生的王黛璐是一位个性独立、敢想敢做的东北姑娘。2010年从瑞典留学毕业回国后,王黛璐进入亲戚的企业,在长春和深圳辗转工作。在2012年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她回到故乡丹东。
在与外婆、外公的生活中,细心的王黛璐发现:外婆很爱干净,每周都把家里的拖鞋洗刷一遍,为难的是拖鞋无法机洗。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外公也会穿着拖鞋屋里屋外地走,传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当时我就在想,难道没有一种拖鞋可以跟衣服一样直接丢到洗衣机去么?难道没有一双拖鞋是走路没有声音的吗?”王黛璐思索着。
“可机洗、走路没声音”就要求鞋底材质柔软,让她联想到手工布艺:“如今民众生活变的讲究,需要一双精致、舒适的好拖鞋。虽然国内拖鞋市场很大,但手工布艺拖鞋存在着产品稍、系列化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如果能将传统手工艺改良,再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布艺拖鞋,那么,市场前景一定看好!”
把“将就”提升为“讲究”
通过走访北京、广州、江苏、浙江等地多个大型家居软饰批发市场和原材料基地,王黛璐通过调研,确定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此类产品,她兴奋不已。然而,除了母亲,没人支持她的创业梦想。
“我大学主修软件工程和计算机高级可视化专业,与布艺拖鞋毫不沾边。但面对这样一个好的商机,我不愿轻言放弃,只能从零学起。”谈及创业之初,王黛璐坦言,凭着自己的执著劲,越是别人不看好,她越要做出点成绩。
2013年,从大环境到现有的布艺拖鞋市场,经历三个月事无巨细的调研后,王黛璐发现在丹东做布艺拖鞋项目有先天优势:80年代中期,丹东轻纺织业发展达到了巅峰,但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和技术方面的落后,纺织行业逐渐没落,导致大量纺织工人下岗,王黛璐的父母、邻居都曾是纺织厂的员工。“如果想要做纺织行业的相关生意,丹东还有用工基础,我觉得能行!”
把将就的东西做讲究,是王黛璐寻觅到的创业商机。“既然做,就要做透。”王黛璐开始调研,无论江苏、浙江的原材料市场,还是北京、广州和义乌的批发市场,只要和家居软饰沾边儿,她基本跑个遍。同时,她还在实体店和网上疯狂购买拖鞋,最多时一次性买了200双鞋。甚至还有二三十年以前的布艺拖鞋。回家后仔细研究,一层层拆开拖鞋手工纳底,一版又一版的打样,并随时调整。
3个月内,王黛璐从一个穿针引线都不熟练的姑娘,练成手工活“老手”。她沿袭并改良传统千层底技术,利用布料本身的纹理,结合多道车缝技术,增强鞋底的摩擦力和牢固性。鞋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一层一层的布料,不含胶水、胶片等化工辅料,因此不易变形又便于洗涤和收纳。在做废1000多双拖鞋后,王黛璐终于设计出可机洗“懒人”拖鞋——虽看似普通,但每双拖鞋要经历26道工序,鞋底就占了18道,其中12道工序要手工完成……
产品虽然成型,但面临的困难仍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着落、前期资金难落实、技术员工不到位等等,可谓是千头万绪,让人头疼……此时,只有26岁的王黛璐却爆发出惊人的毅力:为节约800元人工费,体重不过百的她扛起20多根6米长钢材;请不起技术娴熟的裁断切割师傅,她便自己手握八寸立体裁断刀,在一次操作中,食指筋腱不慎被割断,及时救治下才保住食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3年时间,草根黑马王黛璐将“懒人拖鞋”覆盖到全国21个省市和自治区,拥有268个终端零售商的销售网络;2016年,斩获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总决赛全国第八名中国创翼优胜奖、辽宁赛区一等奖,是丹东地区历届参赛者的最好成绩;2017年实现销量40多万双。
王黛璐渐变“王带路”
主打手工布艺,就意味不少必要的环节需手工完成。而能提供如此大批量产品的公司,规模和工人数量肯定不小。但在王黛璐的工厂却很特别,因为它“没有围墙”—— 3600多位工人多是丹东偏远农村贫苦家庭的农民,也不乏退休工人、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王黛璐不定期开办免费技能培训班,手把手传授她研发的“一秒穿针引线法”等手工缝纫技能,,使代工者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
在东港孙家店村培训时,一位村民对说王黛璐说:“黛璐老师你一定多来我们村几次教会我,我虽然已经60岁了,缝得不多,但是我缝两双就能买袋儿醋、我再缝两双就能给家里买袋酱油了。”在宽甸太平哨钓鱼台村,有位农户阿姨央求王黛璐一定要在元旦前教会她,她想为家里添头小猪了……听到这些渴望、期待的话语,让王黛璐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暗自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她们实现创收。
在丹东政府和妇联的帮助下,截至目前,共举办手工零活培训班106期,累计培训5362人。安置全职就业人员36人,已有1032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间接带动就业2630余人。
“因为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我的产品在全国打响名号,得到业内的认可。在之后的三年,我参加了许多国家级目创业培训课程,身份从‘参赛者、创业者”变为‘指导教师、创投人’,我切身体会过创业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好在一路上有很多人给了我不少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我也希望能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为家乡留下人才,甚至招来人才。”王黛璐对记者说,在丹东,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创客们也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资源共享效益才会扩大化。
2016年,在丹东市委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黛璐与“燕红桃销售大王”李宏等小伙伴组建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投资改造3600平米的老国企闲置厂区,建“1987青创孵化基地”,成为草根青年的创业“孵化基地”。先后组织了三届“互联网+产品推介会”,承办市级青创大赛,为30多家运营体提供了全过程运营支持,目前已有宏麟果业、丹创教育、银羽科技等27个项目入驻空间,空间将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程运营支持,实现了王黛璐创业初提出的“要用两年时间带领更多人走向成功”的梦想。 记者 刘思玘
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不断完善旅游环境 让文化旅游品牌更闪亮
评论:监察全覆盖 监督无死角
用手机模型在火车站行骗 一男子一再被拘
我市医疗救护“提速” 手机拨打120可实时定位
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王黛璐:小拖鞋“趟”出“创客世界”
老人中风偏瘫与时间赛跑 1个半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强力整治施工项目扬尘污染
关爱空巢老人 连城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举办百人集体生日会
【2018全国网络媒体永丰行】永丰:美丽乡村的“嬗变”
2018涟源·三甲葡萄文化旅游节开幕
提取公积金无需再提供身份证明材料
全国职业教师微课大赛 莱阳卫校获奖13项
“国际博物馆日”伪满皇宫博物院将举办专家鉴宝活动
【网络媒体走转改】“我是年画大师,我送新春祝福”获奖作品“合体”展示
供需平稳 非洲猪瘟疫情在多地发生未对锡城造成明显影响
端午假期整改不放松 严格落实环保督察 “回头看”
我市启动首轮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 宁波这项竞争力首进全国前十
舟山有你,越来越好丨我市将大力推进文明吸烟室等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