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德光与学生合影 “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清明到,游子回乡,扫墓、踏青,追忆往昔,内江青龙山墓园不同于往日的清冷,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祭奠之人。
献花、祭拜,香烟袅袅,看着墓碑上的照片,一名女子陷入深深哀思。
“父亲一生忠于革命,解放前,他是一名地下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解放后,他投身最艰苦的地方,创办学校,发展企业。一晃眼,他都走了28年了……”女子说道。
1
进步思想的传播者
女子名叫杨乙敏,她口中的父亲正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杨德光。
父亲去世多年,留下的,唯有那些年代久远的读物和珍贵照片,以及一沓沓诗文手稿。每每看到这些,杨乙敏总是分外骄傲。
1912年,杨德光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县榕桐乡龙眼村,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教师。1940年,杨德光加入国民党广西部队31师403团团部任中尉军需。三年下来,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方针,以及国民党内部部分军官偷税漏税、贩卖鸦片、发国难财的情况,让他大为失望,他不愿意在这样的部队再呆下去。
恰巧此时,得知了华北敌后抗日军民团结英勇歼敌的感人事例,让他钦佩不已。
1944年4月,杨德光在桂林进军需学校读书,积极靠拢共产党,课余时间常到新华书店购阅《新华日报》《解放军日报》等先进刊物。
“它是共产党办的报纸,为群众的利益说话,是群众的喉舌,是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我很受启发。”在自传中,杨德光这样说道。
与杨德光接头的报童叫朱应寿,朱应寿将报纸暗中带入学校后,杨德光设法将报纸带给同学们阅读,扩大影响,学校里阅读《新华日报》的学生达八成以上。
为了在同学中树立反蒋拥共的思想,杨德光邀集思想比较进步的九名同学,秘密组成一个读书会,研究《新民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进步刊物,每周秘密召开读书讨论会一次,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扩大宣传。
此间,杨德光写了揭露国民党黑幕的两篇稿子,交朱应寿转交报社。
市城建局召开宣传信息工作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五次主任会议 殷鲁谦主持
广元旺苍:建基地创品牌村民收入节节高
大塘举办职工夜校培训班提升管理能力
宝宝吹空调容易发烧感冒?医生:正确使用空调会更健康
赤子丹心写忠诚
四川省累计发放金融IC卡2.27亿张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
2018美丽中国行”聚焦广西旅游厕所革命
龙岩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不忘初心 重走红军路”主题党日活动
2018世界VR产业大会将于10月19日开幕多项VR最新技术、产品首次亮相
苍溪县2017年1-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简况
平原县环保局强化秸秆焚烧监管
我市举办全民冰雪运动体验暨双鸭山大型冰雪活动基地开园仪式
武警学院公交站名变更
怀远县农委巡查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情况
全市100条美丽乡村全部通过验收
桃源热市镇中学举行禁毒知识讲座
《美好生活》未成爆款,中年爱情变成了“杰克苏”?
“美年大健康”为百名劳模送关怀
废弃电话亭待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