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送亲奶奶”将走进央视 还原传统婚俗迎亲拜堂闹洞房

原标题:高邮“送亲奶奶”将走进央视 还原传统婚俗迎亲拜堂闹洞房
    扬州网讯 3日下午,央视七套《乡土》栏目编导毛竞杨一行,来到高邮市卸甲镇,采访摄制该镇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送亲奶奶”习俗。
    毛竞杨一行跟踪拍摄了当地婚礼现场,“送亲奶奶”陪伴新娘由娘家到男方迎亲、拜堂、闹洞房等整个过程。节目将于近期在央视播出。
    央视《乡土》栏目来扬
    拍摄高邮“送亲奶奶”习俗
    3日下午,央视七套《乡土》栏目编导毛竞杨一行赶赴扬州高邮市卸甲镇,采访摄制该镇作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送亲奶奶”习俗。记者注意到,《乡土》摄制组一行拍摄了当地“送亲奶奶”在婚礼当天陪伴新娘由娘家到男方迎亲、拜堂、闹洞房等整个过程。
    据了解,卸甲镇“送亲奶奶”习俗源于明清时代,当地姑娘出嫁,要聘请上有公婆、下有子孙、夫妻双全的“全福”中老年妇女陪伴新娘,也就是俗称的“送亲奶奶”。“送亲奶奶”作为迎亲当天女方的全权代表,新娘的临时监护人,同时,她还承担着婚礼现场的司仪一职,因喜眉喜眼,说喜话,唱喜调,应对宾客随机应变,让宾主喜悦,为婚庆增色添彩不少。
    记者了解到,央视此次采访摄制卸甲镇“送亲奶奶”习俗,将于近期在央视七套《乡土》栏目中播出,这对宣传扬州高邮风土人情,推介高邮全域旅游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传统送亲习俗寓教于乐
    彰显里下河地域文化特色
    记者在摄制现场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送亲奶奶”习俗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大家认为,“送亲奶奶”习俗寓教于乐的形式,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吉祥,极其生动活泼地将民俗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彰显出鲜明的里下河地域文化特色。
    年过六旬的金大清老大爷高兴地说,看到“送亲奶奶”迎亲活动感到很激动,对于“送亲奶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年轻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对于老一辈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央视的导演到我们卸甲来拍摄宣传‘送亲奶奶’习俗,我非常激动,作为这个非遗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我要更加地努力,一定要把我们卸甲好的风俗传承下去!” 张素华告诉记者。
    卸甲镇文体站站长吴新林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加大对包括“送亲奶奶”习俗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力度,将卸甲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为卸甲留住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央视《乡土》编导建议
    浓浓乡愁婚礼习俗要传承
    2009年起,高邮市卸甲镇党委政府牵头镇宣传、文化等部门,开展包括“送亲奶奶”习俗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并从该镇财政拨出专款对“非遗”项目进行传承保护,用激励政策引导“送亲奶奶”习俗等“非遗”项目传承进校园,进村组、社区,进企业等。迄今,卸甲镇已有省级“非遗”项目1个,“送亲奶奶”习俗等8项列入扬州市“非遗”保护名录,12项列入高邮市“非遗”保护名录。
    央视七套《乡土》栏目编导毛竞杨感慨,高邮卸甲镇至今传承“送亲奶奶”习俗,此次对“送亲奶奶”习俗进行采访摄制,感到十分亲切,内心很温暖。“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婚礼越来越现代,像这种有着过去浓浓的乡愁,或者是喜庆的、热闹的,有着许多礼节的婚礼,已经不多见了,希望卸甲镇的‘送亲奶奶’习俗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通讯员 吴继原 记者 陈晨 文/图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五一”节前检查情况:检查单位518家 发现问题225起
以实际行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曾萍参加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徐州市水产品总量突破17万吨
平安颜庄的砥柱磐石
宿迁:稳住百姓“菜篮子”
高邮“送亲奶奶”将走进央视 还原传统婚俗迎亲拜堂闹洞房
走进基层 倾听民意--教育部调研石家庄市学前教育
沈丘县再掀起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释放超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聚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服务外包首位城市
绿茵少年展风采
关于加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开封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为“开封匠人”送温暖活动
快讯:杜延安督查调度“双节”安全生产
首届中俄天柱山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举行
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交警部门开展客运车辆隐患整治行动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更新人”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天沐温泉再获“奥斯卡”奖
日照首台港澳通行证自助受理机启用
柬埔寨大成产业园来苏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