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出伏”:多食清心食物防“秋燥”,多吃碱性食物驱“秋乏”

新华社天津8月25日电(记者周润健)8月26日,今年为期40天的“三伏天”将落下帷幕。出伏后气候干燥,人体很容易患上“秋燥”,同时,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也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民间百姓常说的“秋乏”。专家提醒说,出伏后,公众养生保健的重点在于合理饮食,调整睡眠,这样既能防“秋燥”,还能解“秋乏”。
今年的“三伏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共计40天。
出伏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加大,气候趋于干燥。在这样的天气里,人的皮肤很容易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嘴唇干燥,嗓子发干,民间称之为“秋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对付“秋燥”要多吃粥、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多食清心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葡萄、香蕉、红薯、菠菜、番茄、芹菜等。同时,睡好子午觉。
盛夏时节,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能量。到了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人往往会变得懒洋洋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
为有效驱除“秋乏”,李艳玲建议,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早起,同时中午最好能适度午睡;要保持饮食清淡,可多吃碱性食物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梨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爬山、慢跑等。

孙巍副局长带队深入海盐企业开展大走访
吉林省实现公章刻制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 足不出户即可拿到公章
今起到11月底进行环境整治天龙山景区暂时封闭
金丽温高速东延线规划确定 起于南白象枢纽
泰宁县举办首届“寻找泰味”电商扶贫农产品推介会
26日“出伏”:多食清心食物防“秋燥”,多吃碱性食物驱“秋乏”
滨州市首家非税收入第三方支付业务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服务大厅成功落地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启动
市委召开今年第十二次常委会
湘潭市首家县级供销电商平台启动运营
兰州肉联厂百万头生猪食品加工项目进行开工仪式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拖拉机撞摩托车后逃逸,司机4小时即被抓
工农区认真组织收听收看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盛况
退伍兵跳入湖中救起轻生女子
阳泉统一战线传达学习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苏州全覆盖
汉宜社区丨解决下水道堵塞难题
五莲县洪凝初中:登山比赛激发教职工建功立业热情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开展2018年集中学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