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盐量高达17‰的山东省东营市,曾一度被列为绿化“禁区”。近年来,东营市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启动了三网(路网、水网、林网)绿化、生态林场、湿地修复保护等多项生态工程,在盐碱地上建起绿色屏障,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
东营市是石油城市,土壤中次生盐渍化严重,在当地栽活一棵树十分困难。当年,胜利油田在东营市河口区初建时,指挥部周边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只有一棵孤零零的树,“一棵树”成了这里特殊的地标和地名,缺绿少树更成了东营如鲠在喉的痛。
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东营市科研部门从苗木选择、改善土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借鉴“上农下渔”模式,创造性地实施了“抬高、整平、深翻、蓄水、压碱”等工程技术措施和“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造林”等工程模式,有效解决了树木成活率低的难题。土壤改造后,为防止再次盐碱化,植树后每年浇水要不少于10次进行压碱。为加强后期管护,东营市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让林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市财政安排专项造林补贴,对树木成活率达90%的绿化工程项目,每株给予2元补贴,激发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东营市造林难不仅难在技术上,更难在资金上,在盐碱化严重地区种植一棵树的成本要80元。为破解绿化资金不足难题,东营市采取“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措施,引导群众投资投劳,使植树造林成为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市委、市政府把引导企业投入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起来,吸引了一批林业企业、订单林业项目落地东营,探索出项目整合、协同共建、企业参与、群众投标等多种融资渠道。
“每年林木覆盖率都会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别小看这一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用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在盐碱地里一点点‘啃’出来的。”利津县林业局局长顾国岭说。利津县还建成了东营市首个重盐碱地雨季造林示范基地,面积达150亩,积极有效探索平原地区重盐碱地雨季造林新模式。科研人员开展平原地区重盐碱地雨季造林实验工作,采用无纺布营养杯育苗新技术,在利津县的明集乡、汀罗镇等重盐碱地段进行雨季造林,主要栽植中华柽柳、沙柳、白蜡、白榆4个耐盐碱树种,目前成活率约95%。
在植树造林的基础上,东营市还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城区内及周围大大小小的水库、长年积水的低洼地变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湿地。全市计划至2020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7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3%、50%。(王金虎)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扎实推进环城生态绿廊工程建设
东阳: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样板地区
孟津县常袋镇拐坪村举行引导资金牡丹种植项目带贫协议签订会
2018全国数控赛湖南选拔赛圆满谢幕 常德16人获奖
东营:从“一棵树”到“满城绿”
绍兴市政协民宗界别委员举行座谈会
汤涌:集思广益 完善报告 办好大会
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景德镇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民生留言】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午托机构监管
福建高新技术产品畅销海外 1-5月出口增长9.9%
我市万山区组织反走私工作业务骨干培训
红海湾旅游景区游客人数不断攀升 上半年达83.97万人次
城区法院执结案件2229件
公交站点距离设置不合理
五一小长假高速免费 这份四川交警出行指南请收藏
乐山交警推出10项车管业务"放管服"便民措施
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活动引向深入
读红色家书传廉洁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