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创卫为民凝聚民心 汇聚民力共建家园


社区干部与居民志愿者一起劳动
二台子村改造前后
铁路沿线改造前后
方凌路地区改造前后
核心提示
沈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脚步已经进入到势关成败的冲刺攻坚阶段,为了深层报道创卫工作实际,传递创卫现场的声音,倾听群众真实的反映,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到大东区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创卫攻坚一线,亲身体验到了创卫进程的艰辛,感受到了如火如荼的创卫热潮,更看到了创卫攻坚的蓬勃力量……
大东区属于沈阳市中心城区,但是面临着292个老旧小区、16个城乡接合部、13个城中村等“脏乱差”的难题考验,既要突破主体多元、版本多元的历史羁绊,又要迎接面广线多、任务繁重的现实挑战……然而,大东区变挑战为机遇,将创卫作为谋求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小康城区、实现转型创新发展的战略考量。更重要的是,大东区始终坚持着更加具体地关心和解决具体百姓在具体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创城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贯穿工作每个环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多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真正让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条战线夜以继日、跑表计时、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党员干部走街串巷、发动群众、加班加点,从不言苦。很多群众从冷眼旁观、漠不关心到支持点赞、拍手叫好。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自觉参与创卫,爱护环境、共建家园的良好风气成为主流……这一切汇聚成为将创卫进行到底的磅礴力量,必将取得创卫工作的最终胜利!
80岁大娘当创卫志愿者
前进街道二台子村曾经是一片养殖区,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村内粪便四溢,垃圾成堆;道路未硬化,房屋、沿街墙体破损严重,没有绿化及照明,更别提什么室外活动场地。居民们在家里直接往外扔垃圾、随意私搭乱建。年轻人不愿把对象领回来,也不能开车过来,因为车停驻几小时就会带有难闻的味道,很难洗掉。“以前一到七八月份,我们就紧张:旱厕、垃圾堆到处苍蝇蚊虫,老多村民都拉肚子。”生于斯长于斯的80岁的大娘高继珍掰着手指,能说出一串以往生活中的烦恼——
面对二台子村这类典型城乡接合部的“疑难杂症”,大东区先是对垃圾和“三堆”杂物进行彻底清理,清除陈年垃圾杂物500余车,清理出了公共土地;然后以区政府为主,村集体参与,共同投入对道路、民房、墙体、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修缮,利用清出的空地建设了村民文化广场;对于腾空的大片征收空地,由村集体承包管理,变成社会车辆停放场,置换出的租金用于村内环境的提升。
“开始我也反对过拆除我家的门斗,后来我不但带头拆,还申请当了一名志愿者,督促乡亲们保持我们的小康生活!”高继珍大娘说。如今,村口原来600延长米的残土堆已经改造成为迎宾花海,新开通的村路旁边安装了路灯,各个胡同干净明亮。在新修的小广场,每天晚上全村人都欢聚在这里,扭秧歌的、跳广场舞的、健身的,多年不太来往的邻里们天天欢聚到了一块……
一天往返现场和社区38趟的社区书记
“我结婚的时候,参加婚礼的人开玩笑说,嫁到这里得让娘家陪嫁几双雨靴。”63岁的胡艳萍回忆起30多年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胡艳萍家门口的臭水路,伴随着了她大半生的婚姻、工作与生活。
今年春节期间,大东区集中力量重拳整治遗留问题和城区“顽疾”,方凌路环境提升行动全面铺开。刚进腊月,军航社区书记王凤华便带头进入各家去做工作。该地区打工人员多,回家较晚,以女性为主体的社区人员往往晚七点后去做工作,回家已是深夜。大年三十的傍晚,大家准备过年的时候,社区人员们仍在各家忙碌着动员。在王凤华等社区人员带动下,住区的所有居民共同配合有关部门,按铁路沿线拆违、卫生大清扫、绿化美化、沿街立面规范、路长包干负责等五步骤进行环境整治,拆除和建设同步发力。有细心的居民统计过,在清理期间,王凤华一天之内在胡同和社区之间往返了38趟,群众看见她无不竖起大拇指。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方凌路地区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在经历过方凌路地区轰轰烈烈的三个月改造以后,75岁的方凌路居民富文起,逢人就夸赞大东区创卫工作。现在这里外墙粉刷一新,柏油路面笔直干净,水洗公厕明亮无味,地区秩序井然有序,原来成群的老鼠无影无踪,以前的“垃圾村”嬗变成为“街清、路明、道畅”的整洁小区。
87岁老兵带头拆除违建房
“我们小区里住户1000多户,违法建筑竟有2000多处!最早的违法建筑是1953年建的,年轻的违法建筑也有几十年了。”家住东二台子街陶瓷厂宿舍的王德义说。
这里,或许是大东乃至沈阳地区最为复杂的一片小区。小区内的33幢楼曾为陶瓷厂宿舍,慢慢的,家家盖违建房,最多的竟然盖了四层违法建筑。该地区一共170多个下水井盖,一半都在违建房里,下水一堵,整个小区臭气熏天。
今年三月,大东区着手整治陶瓷地区环境问题,在33号楼,有30多家人家没有供暖而在楼下私建了装煤的违建房,管理人员当场打电话,责成供暖办的人,准备接通管网;一些违建房里住户没地方住,街道与社区帮助他们寻找廉租房。一位87岁的老兵胡庆芳被感动了,当场表示,“我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现在如果我带头拆违建还能做点贡献,我愿意!”
人心齐,泰山移。256小时,陶瓷地区焕然一新。整治工作第一天,堵在楼和楼之间的通道被打通时,居民感慨着说:第一次在家门口吹到了“过堂风”。当天晚上,许多居民为了新环境包了饺子庆祝,硬要拽住工作人员们吃上一口。环境改善了,以前的老居们纷纷搬了回来。“小时候我就在小区边的垃圾山旁边玩,如今这里变成了花园。”今年73岁的王德义说,“这里新修了柏油路,进行了绿化与环境整体提升、修建小广场,我们家的房子变成了洋房!”
新东三街21号院从弃管小区升级为公民社区
新东三街21号院里有288户居民,因属于多年弃管小区而问题成堆,楼前楼后私搭乱建,围栏围出了多个狗窝鸡舍,园区的天空中是密密麻麻的各类线路,特别是19号楼附近还有一个大垃圾堆,一个没有牌照的食品加工厂,院落里飘着难闻的味道,院子里有条土路,车子开过去后便是满院的灰尘。
创卫中没有被遗忘的角落!3月9日,在全区拆违的浪潮之中,把新东三街21号院堆积了数十年的垃圾统统清运干净,把多处砖瓦违建铲平。没料到,第一步拆完后,小院里的居民谙熟于“抢山头占地盘”,又在楼前习惯性地铺上砖头。
要改变居民的思维定式,更有说服力的做法就是给他们打造一个舒心环境。小区内的姚大爷患有脑血栓,长年卧床在家,他的家人给他搭了鸡棚,除了养鸡还装了许多旧衣服,因此拆迁的时候姚大爷一度特别表示反对。不过,几天过去后,姚大爷惊奇地发现,窗外的世界变了,他家门前屋后种上了花草,铺上甬路,植上小树,看到像花园一样的小区,姚大爷在欣喜中一改老脑筋,主动参与到拆违的行动中。
如今,多年不愿出屋的姚大爷每天都出来转转,“创卫改变了我们数十年的生活方式,变‘生人社会’为‘熟人社区’。我们这的房子如今每平方米涨了600元。”
该小区正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将小区管理、社区建设与先进党员、志愿者相结合,带头加大基层宣传力量,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形成崭新的“保障型”物业管理覆盖。
“铁心亭”变身“爱心亭”
早在上世纪末,二台子街道前进社区内有一个违建铁皮房的小卖店,标牌上写着“爱心亭”,但是这个铁亭的周围放满劈柴,垃圾越堆越多,更因为靠近变电站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小卖店店主多次抵制执法人员,不让拆除,经年累月下来小区人干脆叫它“铁心亭”。
在此次创卫过程中,经过前进社区的工作人员的反复工作,“铁心亭”终于拆了,而且在原址处建设了一个美丽的花坛。不仅如此,前进社区根据九片居住区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私人定制”,形成不同的风格。例如一甲地区定制紧临托儿所,打造成为“童心家园”,颜色新鲜,把椅子刷成黄色,让居民们有恢复童心的感觉。
住在这里三十年多的张黎明大妈创作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她看到的变化:“都说社区变化大,实地看看不虚传,弃管小区不弃管,街道社区力无边。告别过去脏乱差,昔日旧貌换新颜,同心协力一起干,幸福指数节节攀。三城联创好目标,这里变得最居安!”
前进社区郑欣书记说,越来越多的居民当了志愿者,无论周末节假日都跟着我们一起自发地为了完善公共设施出力。二台子街道党委书记王卫东不无自豪地说:“铁心亭”们拆了,更多的“爱心亭”建起来了,而且通过用情用力的工作,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名群众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来上访,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民心所向的力量。
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沈阳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态度,更激发起大东区各级干部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和创卫必胜的信心。
我们在深入采访中看到,大东区以创卫为契机,不遗余力地解决沉积了数十年的历史问题,专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让一项项扎实推进的创卫工作成为实实在在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创卫以来,大东区主要领导扎根一线、深入调研、现场指挥;各级部门周密部署、紧密配合、雷厉风行,11个工作组、近50个成员单位同频共振、攻坚克难,以小时为计算单位,以每个创卫“死角”为主战场,哪里有问题就改哪里,哪里有短板就补哪里,哪里薄弱就强哪里,哪里容易反弹就盯住哪里,群众哪里有期盼就在哪里发力,拿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儿,横下“创城不成功决不收兵”的决心。对大东人来说,创卫绝不是为了得到称号,绝不是在搞阶段任务、突击活动,而是把创卫作为一场决战,谋求大东区的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小康城区,让大东人幸福感落得下、看得见、摸得着。
家门口的问题解决了,路宽了,道畅了,门严了,垃圾堆变成后花园,群众的心顺了,归属感、自豪感增强了,很多群众从不理解到全力支持,从冷眼旁观到积极参与,从无动于衷到热情点赞,从创卫工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主动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全区百万居民们主动拆除违建、收拾垃圾、清扫街路,积极配合升级改造的每个过程,形成了创卫路上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相信,这场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一定会赢取最终的胜利!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傅淞岩 特约记者佟彦慧高旭 摄影李军剑

宜昌市举行2018年计价定额宣贯培训会
市政协2018年工作务虚会召开
明后天多云有雷阵雨 好消息是回南天出现几率较低
渭南社会组织成为防灾减灾宣传的重要力量
从计划到市场的伟大实践
大东区:创卫为民凝聚民心 汇聚民力共建家园
我市两年多投入逾3亿元发展扶贫产业
晏公庙社区第一党支部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
关于开展第二届三门峡市社科专家、宣讲名家及优秀社科讲师、优秀宣讲讲师评选工作的通知
“众筹养猪”打造精准扶贫新模式
蒿慧杰专题调研环保攻坚工作时强调 强责任 抓重点 转作风 合力打好环保攻坚战
我市多举措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将于12日公布
哈市首批三小区共享泊位今起开放共800个,市民可通过“城泊通”预约停车
唐山路社区居民汪建霞荣获南京市“健康市民”
汝阳县木庄村:乡村又闻喇叭响
固镇县城管局执法局整治广告横幅 为城市“洗脸” 扮靓市容环境
六安市紧急拨付抗雪救灾资金2000万元用于农业灾后恢复重建
【榆树市】召开软环境建设工作暨“问题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
苏中林到黄集朱桥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