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馆”也有“大作为”

5月26日,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万隆分馆正式开馆,开放首日就迎来近百名小读者及家长朋友。“作为丹东首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小型少儿分馆,万隆分馆目前有图书2000余册,不仅开设办证、借阅服务,还将陆续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很快就会成为我市又一处少儿阅读活动基地。”市少儿图书馆副馆长宋力告诉记者,多年来,市少儿图书馆的阅读软环境不断升级,却受限于场馆小的原因,一直无法“大展拳脚”。所以2012年起,市少儿图书馆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跳出图书馆办图书馆”创新理念——
让“小馆”也有“大作为”
“跳出来”  构建“总馆—分馆”服务模式
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于1991年,馆舍几经迁移,于2003年搬迁至六纬路附近的4层楼中。20多年间,藏书量和数字阅读设备不断增加,阅读活动呈常态化、系列化和规模化,使少儿图书馆服务空间略显局促。“如何将文献资源更好地利用,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环境”成为少儿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难题。
2006年,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启动总分馆三级网络建设工程。市少儿图书馆借机将业务整合到该集群管理系统,并依托该平台,搭建以市少儿图书馆为总馆、以各县(市)区图书馆及学校等基层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服务网络。2012年以来,先后将宽甸城厢小学、青年大街小学、经山小学等8家学校的图书室纳入到总分馆管理系统中运行,使这些学校的师生足不出校就能查询、借阅市少儿图书馆的全部文献资源。而万隆分馆的建立,是据区域内未成年读者阅读需求而建立的贴近少儿生活及学习的首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阅读场所,与总馆实现文献的通借通还。
另外,加强馆际合作,也是“跳出图书馆办图书馆”的又一举措。2011年5月,市少儿图书馆成为天津市少儿图书馆的分馆,借力天津馆的优秀少儿图书,实现跨地域文献资源共享。几年来累积引进天津少儿图书馆图书2万余册,充实了本市少儿文献服务资源,不仅满足了馆内读者的阅读需求,还通过建立流动图书站的模式,将这部分图书推送到14个偏远农村学校站点,解决农村孩子看书难题,使他们能同城市孩子一样共享馆际文献资源合作成果。
 “总馆—分馆—流动站”服务网络,打破“场地”的局限,让“图书馆”服务得到无限延伸,文献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数字时代 构建少儿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作为全地区少儿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保障中心,市少儿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文献采访机制,按儿童年龄对文献按比例分级入藏,形成特有的少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止目前纸质文献已达173087册(件)。通过参与全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办证读者量稳中有升,馆藏文献利用率也逐年提高。
除满足读者纸本阅读需求外,为适应数字化阅读需求, 2011年开通“中文在线数字阅读平台”和“点点书库动漫馆”在线服务,2014年引进博看报刊阅读触摸系统及超星电子书借阅机,同步提供线上、线下少儿书刊、视频等多媒体文献服务。此外,市少儿图书馆于2017年开通公众号,提供馆藏查询、预约、续借以及数字资源阅读、活动信息预告等,为读者提供24小时触手可及的不间断服务。
 “读”以致用,打造特色品牌读书活动
阅读(尤其是纸质阅读)是有份量的精神旅行。在引领少儿通往梦想的过程中,图书馆所应承担的,是如何架起一座孩子与书本之间的桥梁的责任。为此,市少儿图书馆立足馆藏优势,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未成年人读书学习活动。
为实现“创建丹东少儿故事城”目标,市少儿图书馆自2006年举办丹东市首届少儿故事大赛以来,平均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把少儿故事大赛打造成专门为少儿展示才艺梦想的舞台。在首届大赛启动之初成立小故事团,奔赴城乡的社区、村镇、学校和军营,以“八荣八耻”、“感恩母亲”、“长征精神”为主题演讲50多场,吸引观众近3万人。目前,小故事团已有固定成员200多人。在之后的四届大赛中,他们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学校、家庭教育热点,又将“美丽丹东”、“好书伴我成长”、“学雷锋、赞家乡、促文明”、“梦想造就成功,文明伴我起航”等确定为大赛主题,确保讲故事活动富有时代特色。
2007年,少儿图书馆开展全国网络少儿故事大赛,通过网络将少儿故事推向全国,并选出全年10个故事大王。并围绕历届故事大赛主题,共向中小学生推荐2000多种优秀课外读物, 占领少儿读者课外阅读阵地,帮助他们利用馆藏,也增进了馆员搜索推荐新书热情。经过多年努力,少儿故事大赛呈显现出旺盛生命力,在丹东地区形成特色和规模,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各级新闻媒体报道100余次。2008年被丹东市确定为文化品牌活动;荣获2010-2012年度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二等奖和辽宁省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奖;2014年,市少儿图书馆馆在全国图书馆年会上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故事达人”大赛优秀组织奖。同年9月,市少儿图书馆将五届故事大赛作品集结整理,出版了《故事绘江城》一书,扩大了少儿故事大赛品牌的影响力。
2013年,在全国“书香未来—为少年儿童推荐一本书”活动中,市少儿图书馆推荐文章100余篇,还在全地区设立“识礼知书”奖和“热心参与奖”评选环节,调动社会各界人士为少儿选书荐书热情。最终,在全国83家受邀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7个优秀组织奖之一。
办《小蘑菇》报 提供交流园地
作为市少儿图书馆编印的独家少儿学习读物,《小蘑菇》报自1992年创刊以来,共编发170期139万份。20多年来,《小蘑菇》报共发表丹东地区少儿、读者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馆内职工撰写的文章750余篇,摘选改编的文章2500余篇,成为图书馆和学生、老师、家长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桥梁,成为少儿读者展示学习创作的平台和倾心向往的精神家园。
2011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市区的27名小同学正式成为《小蘑菇》报小记者团首批成员。目前,小记者团拥有在册小记者100余人,开展各种培训63次,组织实践采访等活动20余次。2014年,为扩大《小蘑菇》报辐射面,又依托现有网络体系,将宽甸县、振安区等偏远地区村小的优秀孩子吸纳进来,扩大了小记者团队伍,使其多类稿件能在《小蘑菇》报“小记者跑校园”栏目得到充分展示。市少儿图书馆还利用小记者群、邮箱及馆网站等网络联系方式,发布通知、收集资料、传寄作品,甚至进行活动表彰,既高效节省,又保证分布广散的小记者团成员,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小蘑菇》报的活动。
场馆虽小,但“分身”不少;场馆虽小,但活动很“潮”。分馆的建立、多彩的活动、数字阅读机……一系列“流行元素”加入,让已经“27岁”的市少儿图书馆如同它的小读者们一样,一直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焕发着勃勃生机。采访结束时,宋力告诉记者,未来,市少儿图书馆还将继续发挥自身职能,以倡导阅读为己任,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依托数字化、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努力将图书馆打造成少年儿童读书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实践的第三空间。
                                   记者 刘思玘  

“世界瓷都德化”上线 点击关注德化陶瓷最新动态
海口馆参展商4天签单4063万元
《毕业作品》开启悬疑毕业之作 张一山演技获导演肯定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栾心勇一行到市审计局开展调研
“穿”越40年 我的衣服我做主
让“小馆”也有“大作为”
降低准入门槛精减审批环节---2020年全省养老服务市场将全面放开
车辆失控女司机撞上护栏 交警紧急救援
金水检察院首创公益诉讼联动办案机制 3种方式可举报
王启荣到埇桥经济开发区调研指导工作
烟台今年改造市区45个涝洼地段 优化市民居住环境
武义县与绿城集团签署项目投资协议
舅舅其人
翠微寿宁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坞根革命老区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召开
绵阳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专项治理
寿昌社区开展三月学雷锋大扫除
资兴市唐洞街道举办产业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