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黎志均把这辆购置于1967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捐赠给“改革开放见证四川四十年”展览。
购车发票。
自行车说明书。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骑着一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的黎志均轻轻握了刹车,右脚抬起,绕过自行车后座,娴熟落地。“嗨呀,你看我都从小伙子骑成老头了。”放下脚架,他摸了摸擦得锃亮的自行车龙头,对记者说道。
黎志均今年75岁,满头白发,精神矍铄。10月25日下午,他花费1个半小时,从成都黄田坝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来到红星路二段70号,要把这辆购置于1967年的自行车捐赠给“改革开放见证四川四十年”展览。这辆老伙计已陪伴他度过了51个年头,一人一车,故事满满。
捐出51岁自行车
想让它“再出一点力”
“你看,车架、车把、前叉、车圈,都是锰钢制作,净重只有18公斤。”虽然已骑行51年,但在黎志均的细心打理下,这辆车依然整洁、精美。车龙头上,上海“永久”标志还十分醒目。在上世纪60年代,能拥有这样一辆自行车,是许多人羡慕的事情。
“老大爷,你这个自行车巴适哦。”自行车停放在路边,引来不少人驻足、拍照。也有“懂行”的人,一眼就认出这是当年想买都难买到的永久牌pa13型自行车。最近,黎志均在报纸上看见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征集老物件做展览的活动,决定将自己的宝贝捐出来。
他从胸前口袋掏出用小塑料袋包好的一叠纸张。自行车说明书、购买发票……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发票显示,这辆永久牌pa13购买于1967年4月,花费200元。“永久牌pa13型自行车……在选型设计时不仅参照对比了目前国际上名牌自行车,还结合我国民族特点,具有民族风格,外观美观大方,总的体现了车辆本身自重轻、骑行轻快舒适和强度牢的特点。”说明书上的简介,透着满满的年代感。
“我今天下午1点半从黄田坝出发骑车,走成都西站、苏坡乡、金沙、人民公园、东城根街,再到八宝街,到了红星路。”黎志均说,捐出自行车,参加展览,想让它“再出一点力”。
花费半年工资
从眉山调拨买下爱车
车把手光亮的塑料壳诉说着老人和它的故事。1962年,黎志均从当时的成都航空工业学院毕业,到了清江仪表厂(现为成都航空仪表公司)上班。家住新南门附近的他,除了步行,到成都西郊工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13路公交车。
“走路的话一程就需要3小时。在当时,公交车只有一趟13路,车程1个半小时,还非常难挤。”黎志均回忆,工作5年后,自己也攒了些积蓄,心中便产生买辆自行车的想法。
第一次和永久pa13相遇,是个偶然。“我看到有人骑这个车,就问他,这是啥型号?”从那人口中得知,这是一辆新型的自行车,质量上乘。那时候,自行车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需要专门的“自行车票”兑换。
“‘车票’很紧俏,我就四处托人打听,最终从百货公司的眉山仓库调拨,买了一辆。”黎志均说,1967年,当时自己每月工资才38.29元,买下这辆车,花费了他将近半年的工资。
难掩兴奋的黎志均在拿到新车当天就骑着转了一圈,周围不少同事投来羡慕的目光。偶尔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都会有公交司机停下,探出头来,说:“小伙子,你这个自行车可以哟。”
见证道路发展
从车辆混行到专门车道
1968年,黎志均与妻子相识,喜结连理。当时,妻子的工作单位在人民南路,而他在黄田坝。为了能够每日与妻子相聚,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成都市区和郊区往返。
这一骑,就是10年。他说,那时的路不比现在,既有水泥路,也有碎石铺成的路、还有泥路。多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现在的路面已与往日完全不同。“今天我骑车过来,看到还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了,以前哪有车道啊,所有的车都是混行的。”黎志均说。
直到1978年,黎志均的爱人调到黄田坝上班,自行车使用的频率才少了一些。孩子上幼儿园后,他便在自行车前杠安了个小板凳,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2003年退休后,黎志均时不时还会骑着它去买米、买菜、钓鱼,为了保养自行车,偶尔还会给它上点油。“我对车子的保养和维修特别好,现在都还可以骑。”黎志均说,从1967年到现在,51年的时间里,这辆自行车只换过内外轮胎和链条,主要部件完好。这几年,因为年纪大了,家人担心骑车的安全问题,自行车才闲置在车棚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曹菲 实习生 高丽
原标题:这辆永久牌 型自行车 花费他半年工资和一张“自行车票”
龙文:发力“双创” 助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朔州各界激情高涨参加我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合唱
受超强台风“玛莉亚”影响 南铁增加停运旅客列车数量
厦企携智能教育黑科技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
兴宁召开《兴宁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扩大会
这辆永久牌 型自行车 花费他半年工资和一张“自行车票”
林书豪手术成功确定赛季报销 晒图感谢众人支持
袁超督导观音文化旅游节暨荷花节筹备工作
移动公司明接12345 相关负责人将现场解答
旺!239万游客来宜过大年
高架桥上的装饰灯为啥不亮了
江宁区举办第三届足协杯业余足球赛 42支球队角逐冠军
泸州将建“两院三馆一址”特色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本市成立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
泰州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成果展开幕
市领导到汤原县检查调研
"下雨了,这里有伞" 常州75岁奶奶建了个"借伞避难所"
【我奋斗 我幸福】牢记安监使命 力保一方平安
第五届旅博会明日启幕 58个国家和地区将参会
两波弱冷空气排队做客 周末最高温降到“2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