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 做大 做优 做美 做特
九牛公司自动化挤奶厅。吴遵民 摄
素有“三晋养牛第一县”美誉的祁县,在致力于打造现代绿色养牛大县的征程中步履铿锵:
引进万牧、九牛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标杆示范企业,带动了全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
引进正大、大北农等知名饲料企业,年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引进伊利液态奶项目,使祁县“牛”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延伸。
最新数据统计,祁县2017年肉牛出栏达到11.8万头,肉牛年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奶牛存栏2.3万头,奶牛存栏量位居全市第一。拥有千头以上牛场8个,百头以上牛场118个,全县养牛业产值突破15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
牛气冲天,得益于祁县咬住“打造现代绿色养牛大县” 的目标不动摇。
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生态名城。进入新时代,他们将晋商故里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完美契合,持续进行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改善、绿色科技支撑、生态制度创新,着力打造出会呼吸、有底蕴、风光美的生态文化名城。
在此基础上,他们把养牛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优先扶持,高点定位,强力推进,着力把养牛业做大、做特、做高、做优、做美,养牛业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园区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祁县积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项目投资、规模养殖贷款、政策扶持等多渠道,加大对养牛业的投入。自2012年以来,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扶持养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扶持养殖园区60个,补助能繁母牛5600余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000余万元,带动非农行业投资畜牧养殖,拉动社会投资近4亿元。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做大养牛产业。2013年,祁县制定了《祁县牛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集群发展。先后引进了万牧、九牛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标杆示范企业,打造了泓润、春辉、鑫犇等一批本土中小精品企业,带动了全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2个,省级龙头企业6个,省市农民合作示范社9个,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65%以上。
发挥优势,改良品种,做特养牛产业。祁县养牛历史悠久,饲草料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区养牛县。近年来,他们按照精致农业的发展思路,集中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万牧公司发展中高端肉牛产业,初步形成安格斯和西杂牛互补的中高端肉牛繁育育肥基地。依托九牛公司发展奶牛产业,引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荷斯坦母牛5000余头。目前,全县肉牛奶牛良种率均达到96%以上。
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做高养牛产业。祁县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二个荷兰奶业技术中心,建立了南志标院士工作站,还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养牛技术研究推广。在此基础上,形成“技术引领—人才支撑—繁育升级”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了全县良种繁育技术和推广网络全覆盖,提高奶牛肉牛配种和生产性能。
引进龙头,延长链条,做优养牛产业。2014年,晋中伊利液态奶项目落地后,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了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伊利的合作,倒逼祁县养牛业品质迅速提高。正大、大北农等13家知名饲料加工企业的入驻,则推动祁县“粮改饲”进程不断加快。泓祁奶牛主题乐园入选国家第二批休闲牧场,让更多的从业者看到了牛业发展的新商机、新希望。
生态养殖,循环发展,做美养牛产业。经过多年摸索,祁县形成利用酒糟辅以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养牛,同时把肉牛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形成生物有机肥料,用来种植玉米、水果、蔬菜、蘑菇等的生态产业循环。目前,祁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养畜利用率达到70%,草畜配套面积达到5万亩。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格局,为养牛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赵磐 张润平 刘学斌)
蜀山今年将建16条农村公路
惠阳区举办2018年惠阳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泾县:第五届自行车邀请赛开赛
山海天国税局举办中华诗词专题培训会
青龙建成首个“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
祁县风景美名扬 牵着牛儿奔小康
动物园里“禁止投喂”成摆设
贵州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继续审议监察法草案
优惠政策帮扶大学生创业
新罗区北龙社区开展“金秋助学”走访慰问活动
元宵节将至 汤圆热卖 传统口味新口味均受欢迎
2017年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泉召开
张道政:惠城区综合福利院获评省“五星”福利院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交办案件办理结果公示(第二十一批)
荆州交警二大队端午期间组织夜查行动严格秩序管理
平鲁区首届文化旅游季启幕
湘潭18名高校学子接力为福利院孩子授课
16个部门联合行动 株洲县石英石料厂被依法取缔
八旬老人凌晨坠入4米深井 消防官兵下井成功救援
一日两场生死营救 雨湖民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