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了“走在全国前列”的明确要求。
街面见警率的增加和移动警务车的配置,让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接下来,我市将从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高水平推进平安梅州和法治梅州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梅州实践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梅州模式”
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八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市”,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工作,围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在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过程中探索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梅州模式”。
创新综治模式及时调解纠纷
刘南泰是蕉岭县三圳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专职副主任,也是该镇芳心村的网格员。目前正值汛期,他走家串户叮嘱雨天洪涝危险;到山旁、水圳等重点地段,拍照上传信息中心,跟进排查隐患。像刘南泰这样的干部在三圳镇有54名,由镇下乡组干部担任。“在走访过程中,能当场解决就当场解决。不能处理的,网格员会统一上报,由综合研判组提出解决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处理。每周开展一次研判会议,对全镇社会稳定形势进行研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圳镇综治办主任丘秀珍说,今年以来,该镇网格员走访群众5508户(次),收集矛盾信息304宗,及时调解301宗,调解成功率达99%。
“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综治模式省级试点蕉岭县三圳镇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监控查看治安环境。
三圳镇“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综治模式作为省级试点,也是我市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缩影。截至去年底,我市110个镇(街)、2236个村(居)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共划分了9594个网格,组建了网格员队伍并进行了65批次业务培训,探索推出“一格一员、一员一码”的新举措,网格员手机全部配发到位并接入综治信息系统正常开展巡查事件上传、处置,全市共录入综治信息系统基础数据251490条,线上上报巡查案事件5858宗,办结5784宗,化解处置率达98.7%。
形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
在三圳镇芳心村黄龙上村注礼堂,记者看到祠堂内修缮一新,墙上不仅贴有村民抄录的戴氏手稿,也有接地气的村规民约。芳心村黄龙上村理事会理事长戴育海表示,自2013年理事会成立后,大到造桥修路、修缮祠堂,小到购置书籍,村民或主动让地,或投工投劳,外出乡贤踊跃捐资,乡村环境大为改观,邻里之间其乐融融,村风民俗更加淳朴。这是我市培育发展村民理事会的成功案例之一。以传统宗族组织为基础,依托客家宗亲文化,建立村级协商议事会制度,引导农民在村民小组一级组建村民理事会,促进群众在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模式。梅江区江南街道办作为我市“首试”购买社工服务的单位,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梅江区江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提供居家养老、青少年辅导系列服务。
梅江区“心家园”社戒社康工作站配备了禁毒宣传教育角等功能场所。
张秋是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禁毒社工,也是梅江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心家园”项目负责人。从去年起,市公安局连续两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鼎和签约,实现吸毒人员管理服务专业化。“戒毒者从戒毒所出来之前,我们会提前介入,与他们建立服务关系。社工也会为出所之后的戒毒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如心理疏导、帮助改善家庭关系等指导戒毒者避免复吸,结合关怀帮扶、就业指导等帮助社戒社康人员回归社会。”张秋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至今,“心家园”服务对象中共有60名社戒社康人员顺利结案。
梅县区国税局法治文化展馆内,国税干部正在认真学习。
无独有偶,2014年10月梅江区司法局与嘉城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社区矫正合作,率先在社区矫正领域引进社工服务,并于2016年建成社矫基地,承接了梅江区7个镇街社区矫正非执法类辅助性事务。“ 社会组织源于社区,又服务于社区,为社区居民享受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市委政法委相关工作人员说,如今全国都在学习“枫桥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嬗变,更加突出了群众参与。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探索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一种自我革新。
全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
去年9月,市公安局启动“强基固本工程”,计划在三年内将全市派出所和交警队进行改造升级,推行智慧新警务模式,提升基层所队服务水平。合成作战室,是此次派出所提档升级的重中之重,也是智慧新警务的核心一环。“以前追查线索得去指挥中心查阅视频。现在,坐在派出所合成作战室就能调阅全市公安视频,更好地掌握抓捕时机。”平远县大柘派出所副所长肖金雄说,借此次基层所队提档升级和视频查阅权限下放的机会,派出所破案能力和治安防控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增强了辖区群众安全感。
自我市开展社会治安“大巡控”以来,市公安局先后设立28个巡防点,下沉警力875人,配置31辆移动警务车,大巡控机制全面覆盖梅城和各县(市、区)。去年,我市刑事发案总数下降8%、八类案件发案下降8%,刑事破案总数上升5.1%、八类案件破案率上升9.3%、刑拘数上升19.5%、逮捕数上升25.6%。
在建设良好法治环境方面,2014年以来,我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适当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益性服务进行经济补贴方式,实现全市2244个村(社区)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全覆盖,已有1430个村(居)委挂牌村级法律援助工作站。去年,我市全面推进法治创建“四级同创”活动,目前共建立9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76所学校达到依法治校标准,已有6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目标任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立足梅州作为华侨之乡、宗教大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实际,自觉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严防和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坚持以打促安,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重拳打击涉黄、涉赌、涉毒、涉枪、涉拐骗和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整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把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治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快“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发挥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挖掘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和乡村治理创新。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落实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民主法治村(社区)四级同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集思广益
推动社会治理
重心向基层下移
在新时代的关键发展时期,我市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和法治梅州,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委政法委和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
■市委政法委:
为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就要求我们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市政法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把广东建设成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将积极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安全稳定的基础。同时深化依法治市实践,努力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今年将重点推进《梅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修正案)》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强化产权司法保障,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公安局:
严打高压 深化平安梅州建设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李昌龙向记者介绍,今年全市公安系统将积极探索实践“1+1+4”警务战略,围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扭紧全面深化五项重点工作这一抓手,实现把握梅州市情关系、坚守政治安全底线、打赢扫黑除恶硬仗、塑造创新工作品牌的“四轮驱动”工作,通过对标一流、赶超先进,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广东省最安全稳定的地区。
李昌龙告诉记者,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梅州公安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小镇建设需要,重拳打击破坏一方治安秩序、危害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乡霸”“村霸”“黑村官”“宗族恶势力”和“地下出警队”等涉黑涉恶势力,做到有黑打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同时坚持与加强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和群防群治力量,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梅州公安还将深入推进“飓风2018”专项行动和“梅安2号”系列行动,持续打击涉枪刀、涉盗抢骗和电诈、涉黑恶、涉黄赌、涉毒、涉金融领域、涉危爆物品、涉交通违法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统筹抓好小案侦破工作,下大力气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
此外,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将创新建设模式,充分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创新形式、内容,打造“一地一品牌”,以“智慧新警务”实施推动我市“智慧公安”取得实效。李昌龙说:“近期我们将把更多服务项目纳入移动警务车,推动移动式‘一窗通办’落地生效,真正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零距离服务群众。”
本版撰文:刘晓娟 林丽妙 钟梅滨
曾涛 欧阳文理 梅公宣
图片摄影:吴腾江 连志城
安徽84名儿科精英合肥“大比武”
从非洲骑行回国的奉化小伙又回去了 给当地村民送上大礼
慈利县召开黄标车淘汰工作紧急会议
雨城区召开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宣讲工作会
占道经营顽疾难除
我市坚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
【现场】2018中国·宝鸡家庭商务轿车展销博览会开幕
孤寡老人去世18万多存款收归国有 判决依据是啥?
龙岩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月20日起出入境检验检疫统一以海关名义开展工作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大家谈】焦新文:在“五个聚焦”上下功夫
柯桥区服务虾农力求“精准” 特邀水产病害专家来“支援”
新加坡华源会王泉成会长来榕考察洽谈
黄山风景区有偿救援7月1日正式实施
马里同志深入市公安局东风公安分局检查指导工作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主任会议召开
厦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双语足球公益训练营
壮大主流舆论场 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市旅发委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