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全年禁捕 倒逼水产养殖升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振雄 通讯员 严成斌 黄金梦
   一年一度的长江禁渔6月30日结束了,但宜昌没有。作为中华鲟保护区、长江水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从葛洲坝至宜都清江口,今年起全年禁捕。这意味着,各大鱼馆“长江鱼”招牌不能打了,否则要么是隔年冷藏的,不新鲜;要么是傍名牌,假冒;或是私自偷捕,违法。
   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宜昌鱼馆无一更名,餐桌上名贵江鲜并未缺席。它们是哪儿来的?
   宜昌江段已全年禁渔
   十里红,村名,在宜昌江南岸,四大家鱼的天然产卵场。村民70多户,龚、罗、陈三大姓,世代“吃长江”。
   但7月4日记者看到,十几条渔船锚在江边,漆光很暗,闲置已久。村民杨文杰说,他家从爷爷辈开始打鱼,现已彻底上岸。
   宜昌渔政处处长何广文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要求,实施中华鲟、江豚拯救行动,长江流域部分保护区率先全面禁捕。宜昌积极响应,对渔民发放相关补贴,600多条渔船船主全部转业转产。
   宜昌江段232公里,有长吻鮠、鲇、铜鱼等100多种经济鱼类及国家一二级水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江豚等。受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资源退化明显。
   季节禁渔16年,水生资源颓势大为缓解。葛洲坝下游2015年能观察到3头江豚,2016年仅比以往多禁一个月,就能看到14头江豚了。
   但何广文说,捕捞技术越来越厉害,稍微放开,禁渔的一点成绩就会顷刻乌有。全年禁捕至少要延续到2020年,再看能否适度放松。
   宜昌水产养殖在升级
   但餐桌上“长江鱼”何来?何广文建议记者赴相关县市采访养殖革新,寻找答案。
   枝江有3家工厂化养殖场,其中2家在仙女镇。镇委书记朱华民说,他们模拟长江环境搞“跑道养鱼”,产量是以往的10倍;资源循环利用,变鱼粪为肥料,延伸了产业链。
   在鲁港村,一尘水产合作社负责人雷喜平说,其“底排污+微流补水”技术目前在国内最先进,循环水与江流无异,塘底漏斗吸附鱼粪,水比长江干净,低碳、高效,效益大幅提高。
   工人老黄给鱼喂食,将饲料倒入“跑道池”顶头的机械盒,轻点按钮,两条长22米、宽5米、深2米的“跑道池”瞬间沸腾,鱼儿们争相抢食,翻江倒海。记者看到,“跑道”尾端有个收集池,一根管子与池外大塘连通。老黄说,“跑道”里是名贵鲈鱼,大塘里养花白鲢,水把鲈鱼粪、残饵流进大塘,花白鲢吃,如此净化、循环,可把污染降到最低,近乎零排放。
   雷喜平说,传统池塘就像“散养”,循环流水是“圈养”,她的9条“跑道”每条有220立方米,各养5万斤草鱼和3万斤鲈鱼,年纯收入近10万元/池。
   空间不大,这么多鱼挤着,不缺氧吗?
   雷喜平说,“跑道”配有气提式推水机,模拟长江环境,产生循环水和高溶氧,与大塘不停换水,水流加速,鱼儿逆水游动,都是“运动健将”,肉质好,“草鱼无论煎煮,肉都不散”。而且高密度养鱼,饵料投放、疾病预防精度高,跟大塘比,饵料投喂率降低30%,用药不到20%,水体污染少了。
   去年8月17日,全省现代渔业建设推进会在仙女镇召开,专家认为,传统养殖尾水污染大,残饵鱼粪沉淀,将塘底垫高,清淤成本高,“圈养”无污染,效益高,是可持续、友好型养鱼模式。
   试看名贵江鲜哪家强
   在当阳,记者见到养殖大户陈俊,荆州人。
   陈俊在荆州有3万亩养殖水面。2003年长江刚分步禁渔他就嗅到风向,“全面禁渔迟早会来,野生精品鱼会越来越少。”
   去年,因投食喂鱼污染大。不投肥,产量减七八成,“花鲢去年批发价4块5,今年7块5!”他再次预判,鱼市行情将很快上扬。就来到当阳,流转夏家冲一个水库,1800亩,“养殖无污染、高品质鱼来填补市场空白。我按精品标准养,没准能冲个地标型产品!”他信心满满。
   何广文认为,全面禁渔倒逼水产养殖升级,势所必然。
《湖北日报》2018.7.27 星期五第8版

随州一公司老板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刑拘
郎溪毕桥镇四月春风茶飘香
提醒考生:中考“省考”考纲有变,数学难度或增大
市政协驻青龙写字洞村工作组纪实
重要提醒!泉州汽车站20条省际班线调整至客运中心站发车!
宜昌全年禁捕 倒逼水产养殖升级
惨!高中开始戴美瞳 10年后她的眼角膜成了这样!
体彩助力环鄱赛事 地推嘉年华别样精彩
我市推进政策性粮食三方监管工作
“撸起袖子加油干”
因债务纠纷互殴 双双被拘
今年春耕生产呈现三大特点:优、绿、融
青川县“平台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市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 杜树杰出席
[身边好人]曾素芬:照顾瘫痪丈夫十余载 相濡以沫为爱坚守
放松心情快乐过节
我们要把蒲江的丑柑通过蓉欧快铁卖到欧洲去!
“换乘之王”杭州地铁5号线计划明年开通
文成邀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建议
云霄汽车修理工何志远刚做完静脉瘤手术,又查出小脑脑瘤。消息传开——爱心如潮水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