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就综述

发展改革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时代
副市长黄海涛带队观摩调研重点工程、转型项目
市委书记王成,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平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转型项目建设年”集中开工仪式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平赴各县讲解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政策
去年我省首趟中欧班列从中鼎物流园区开出,实现了全省中欧班列零的突破
吉利新能源汽车总装生产线
山西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利用法国开发署贷款项目——子洪水库
榆社光伏发电项目
昔阳斯能风电项目
今年我市在全省唯一荣获全国首批“守信激励创新奖”
吉利汽车、东方希望铝材、晋能光伏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4%;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纷纷并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240万千瓦,寿阳入围全国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全省树“样板”,90个项目按照承诺制流程办理相关手续,已开工31项……晋中,这座素以煤焦冶电、机械轻纺等产业主导的晋商故里,目前正以汽车制造、新能源、物流、文旅、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来撬动转型发展。
1978年,中国开启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指导支持下,敢闯敢干、先行先试、锐意进取,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晋中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书写了晋中发展改革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科学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宏观经济管理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核心职能。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加强宏观政策研究、经济运行调度、投资结构调整和项目谋划建设,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注重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197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13.8%的年均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1978年的337元增长113.6倍,达到38274元。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了晋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六五”至“十三五”共8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配套专项规划,每年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并统筹推动实施。落实国省战略部署,牵头制订晋中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方案、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晋中市资源型经济转型工作方案、能源革命排头兵实施方案等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积极推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改革落地落实,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加强政策研究,针对国家宏观政策走向,组织开展晋中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发展新经济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等重大课题研究,结合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点,及时调研提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议。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先后牵头出台了“2+5”转型政策体系、扩大投资、企业减负、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注入活力,有效稳住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建立了月度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制度和定向会商等工作机制,及时对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调度,对国民经济基础性指标、转型指标适时进行跟踪监测,对经济运行趋势进行精准研判,及时提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以来,全市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全省前列,年均增长6.3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28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7.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97元。2018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主要经济指标正朝着全省第一方阵稳步迈进。
突出改革推动,激发经济转型升级活力
坚持把抓改革促开放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源型经济转型等重大改革事项牵头抓总职能,抓好制度设计、机制构建、统筹协调,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牵头推进转型综改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监管改革、用地管理改革、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涉农改革等多项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渐趋健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2个,“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传统产业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加快。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9 % 、4.4 %和8.1%,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4%,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31.7%,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16.8%。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改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统筹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放管服”、资源配置体制、信用体系建设等经济领域改革,协调推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创造了多个“全省率先”。去年10月,晋中在全省首家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市域试点,大胆探索建立以“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为核心的审批管理模式,调整审批事项办理流程、试行“四图会审” 、统一“平台服务”、 实施“一费制”、 政府服务资金保障、试行守信激励,市域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直接带动了企业投资上项的积极性。承诺制改革已成为晋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字招牌”,全省现场会在晋中召开,省长楼阳生亲临指导,河北张家口、广东江门、重庆等省内外多个地市前来考察学习,国家发改委投资司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晋中承诺制改革“认识到位、方向正确、方案合理、效果明显”。
强化项目支撑,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第一要务。聚焦重点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同发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投向,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每年谋划推出一批市级重大工程项目统筹调度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省级规划,有效引导了投资方向,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1978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9116亿元,年均增长17.7%,投资增速在全省持续保持前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十一五”以来,共主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8.3亿元、省级专项资金2.2亿元,重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城乡电网、医疗卫生、文教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精心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现场观摩活动,加强项目稽查督查和协调服务,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调度制度。“十二五”以来,共实施省市重点工程4549个,累计完成投资6139亿元。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和领域,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效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00年以来,共实施国外贷款项目11项,利用外贷3.58亿美元。
今年,按照“转型项目建设年”要求,制订了“78910”工作方案,实施“1236”工作机制,即实行月调度、双月集中开工、每季本土企业家座谈、每半年政银企对接,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上半年,全市储备项目总量3622亿元,达到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的5.4倍;转型项目完成投资182.5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5.9%。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新建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2项,10—30亿元项目6项,5—10亿元项目4项且全部开工建设。一批新的有特色、有亮点的转型项目开工建设,昔阳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平遥中钢研人造蓝宝石生产线项目填补了我市产业空白;开发区吉利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项目、寿阳精达丰年产3万吨化工新型材料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条;灵石扬帆碳素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左权中晋太行气基还原铁项目引领了传统产业提升;太谷番茄小镇等一批农谷项目和乐华城等文旅项目成为新的转型经济增长点。
围绕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主攻方向。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精准谋划产业政策,精心谋划产业项目,扎实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经过40年的大规模建设和调整,全市产业层次不断升级,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全市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非煤产业、新兴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旅游、物流、金融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一大批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三次产业结构由“六五”末的8.8:51.4:39.8调整为2018年上半年的4.4:49.7:45.9,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2017年9月以来,全市发改系统认真落实国发42号文件精神,把深化转型综改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强力推动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和全面转型,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和动力变革,资源型经济转型步入“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速,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56.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19.3%;转型项目中新兴产业投资完成161.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8.4%,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全市24个风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3.2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81万千瓦;建成和在建生物质能发电项目4个,装机规模9.06万千瓦;煤层气年抽采量达4.43亿立方米,完成5条煤层气长输管线建设,共394.19公里。
强化民生保障,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线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狠抓政策供给、价格调控、资金保障,谋划实施民生项目,不断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7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七五”末增长25.2倍和17.9倍。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补偿、采煤沉陷区治理、以工代赈、光伏扶贫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建设,2006年以来全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完成投资47.7亿元,惠及22449户。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改革工作全过程,全市单位gdp能耗由“十一五”末的每万元2.49吨标准煤减少到2016年的1.54吨标准煤,年均下降7.7%。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2.5万亩,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9%和98%。
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新晋中正朝着“建设转型综改主战场、乡村振兴示范市、能源革命先行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再乘改革东风,主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砥砺奋进,为实现晋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宋经平 王俊海)

省统计局调研我市四经普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清查进度在全省排名靠前
郑州市召开全国、全省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推进座谈会
开发区贯彻《日照市城市管理条例》
积极配合水质督察工作 保障全县供水水质安全
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就综述
以奋斗的姿态锻造精品工程
聂爱国在江南集中区督察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时强调 坚定不移抓整改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我选湖北”步入快车道 去年35.1万大学生在鄂实习实训
昨日是第55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陈旭东对我市志愿服务工作作出批示
【双阳区】长春市法治文化节在双阳区启动
郧西参加湖北“城乡牵手游”与国旅签订帮扶协议
许广斌到埇桥区督察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开展水面救生演练
涧西区南口社区: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
“一带一路”城市党报联盟在西安成立
陈建华主持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7次主任会议
辽宁省信用法规力争明年出台
公共水管漏水赔偿和维修成难题 社区出面劝说问题圆满解决
省工商局张志宏副局长一行赴淮北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