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召开村民会议,履行贫困户评选程序
入户调查,为贫困群众建档立卡
自2015年12月22日我市在全省地级市(州)率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全市上下迅速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这一目标,科学部署,合力攻坚,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在我市全面打响。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到2018年,我市将实现676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享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市委绘就的美好前景,更是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紧紧围绕“两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我市制定了年度脱贫计划,并严格遵循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坚持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六项基本原则,高位谋划、高层运作,一方面强化工作责任,一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同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聚焦“六个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我市全面落实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扛在肩上,聚焦“六个精准”要求,加快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切实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按照贯彻精准要求这一要求,全市上下深刻领会、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精准”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
为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全市科学把握识别标准,严格执行识别程序,确保真正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一个不落、不符合政策标准的一个不进,全面提升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同时,健全完善扶贫信息平台,强化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确保扶贫台账档案详实充分,信息及时动态更新调整,为脱贫攻坚提供最新最实最全的第一手资料。
为确保扶贫方式精准,我市严格压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组织领导责任、职能部门牵头实施责任、贫困地区具体落实责任,特别是强力推动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责任落实,一定要全部到村入户,实实在在包保帮扶,扎实做好常态帮扶、跟踪服务、政策宣传等工作,深入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全面提升脱贫攻坚针对性、实效性和含金量。
为确保扶贫成效精准,我市坚持把提升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抓好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贫困人口自查复查,完成一个是一个、完成多少是多少,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高效完成脱贫攻坚政治任务。
2015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122个,贫困人口66370人。2016年初,通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市共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125个,贫困人口67605人。2016年底实现脱贫22375人,2017年,全市共有1441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4个贫困村退出,共有3679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5.1%下降到如今的1.6%。
聚焦“四级责任网” 坚持高位运作夯实组织保障
为抓实抓好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我市聚焦“四级责任网”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结合相关规定和我市实际,坚持高位运作、组织领导到位,从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全面压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网,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
早在2015年12月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我市以“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措施,实施了富民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素质能力提升、医疗服务优化、社会保障兜底等“五大工程”,精心制作了四平市贫困村分布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四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层次。
2018年5月,我市再次调整了四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重组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副市长担任,选派3名处级干部负责工作,并抽调8名中青年后备干部充实到干部队伍,成立了6个工作组,保证了各项工作与省里步调一致、推动落实有力。
我市还进一步压实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市级领导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亲自上阵、靠前指挥、履职担责、强化包保,深入县(市)村(屯)开展工作督导,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绘好“路线图”,按照“时间表”,步步为营,层层抓牢,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是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又一创新。建立干部谈心制度,倾听干部“活思想”,优先选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一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得以迅速成长。对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甚至在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不作为的,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旗帜鲜明地抓奖惩,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彰显了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
为确保基层包保帮扶到位,我市选派了125名后备干部任贫困村扶贫攻坚书记(第一书记),在市直机关选择1000名处级领导干部(含副处级后备干部)包保贫困户,市、县、乡、村四级组织安排万名党员包保全市贫困人口。
同时,我市加强统筹谋划,夯实了政策保障基础。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统领性文件和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精准扶贫保险、扶贫小额信贷、城乡一体化精准医疗扶贫“天使计划”、在四平市区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落实、发展壮大扶持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加强就业扶贫等行业领域指导性文件,调整了《四平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由“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一年巩固、一年提升”,调整为“五年任务、四年基本完成、最后一年巩固提升”,进一步规范了精准识别工作程序,夯实了扶贫开发工作基础。
为强化责任担当,夯实思想保障基础,我市在全面压实市、县、乡、村四级扶贫责任的同时,强调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年市、县、乡、村都要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将扶贫开发压力层层传导到位,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聚焦扶贫开发 合力攻坚重点推进实现突破
2015年以来,我市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尤其在《吉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颁布后,按照扶贫开发资金与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17年,市本级全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占当年财政可支配资金比60%;2018年,四平市计划安排扶贫资金5550万元,并为贫困村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1.3亿元。经过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合力攻坚,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2016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451户。2017年,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危房改造配套资金5873万元,全市6071户贫困户合规面积内,不拿一分钱就住上安全房。2018年,全市改造9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目前正在赶工期、抢进度,确保年底贫困户住进安全房。
2017年,全市投资7383万元,解决33个乡(镇)60个贫困村9.22万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计划投资5602.08万元,开展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旨在通过集中式供水解决6.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433人,分散式供水解决贫困户3928户,贫困人口5820人。
我市还积极开创精准扶贫保险新模式,在贫困户自愿原则下,采取“保险公司让一点、受益群众拿一点、市县财政兜一点”的方式,在全省率先为贫困群众购买四种家财险、意外险、重大疾病、大病补充医疗等四种保险,共计覆盖全市2.8万户、5.36万贫困人口,截至今年五月,理赔数额已达313万元。
为积极推进医疗扶贫,我市深入实施天使计划,开展“大篷车”巡回医疗,全市共组建159支巡回医疗队,救治2万余人次,对因病致贫的14241人实行“一人一策”分类救治,并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了594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贫困人群签约率达到100%。同时,继续落实“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四减免”政策,提高县域内就诊报销比例,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5000元降低到3000元,截至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享受补偿政策总计13665人次,总费用3134.62万元,提高补偿金125.88万元。我市首创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受到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扎实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全市产业扶贫项目101个,投产达效79个,年收益1024万元,带动贫困人口23726人,人均增收431元;投资1.9亿元修建村屯公路793公里,贫困村通公路或砂石路率达到93%,屯屯通率达到98%。2017年全市54个退出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62个,生产达效51个,年收益达53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804人,人均分红1407元。2018年,我市继续加强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对重点贫困村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年底前完成196.6公里通屯硬化路建设。我市还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行政村宽带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成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
聚焦督导考核 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为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层层落地见效,按照相关要求,我市不断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管理、督导、考核力度,细化精准举措,严肃问责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结合各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我市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等内容,加大资金、项目管理力度,因户施策、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计划组织和管理,更好地发挥扶贫规划项目引领作用。各县(市)区建立了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负责项目审批、实施和验收,实现了制度保障到位、机制顺畅运行。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我市加强了检查督导。30位市级领导身体力行,带领相关部门分别在各自所包保县(市)区及扶贫点(包保贫困村)展开督导调研;把扶贫资金作为监督审计重点,多部门组成检查工作组,对各县(市)区扶贫领域进行专项整治活动检查;两办督查室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及整改情况等进行督查。对扶贫开发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问责、严惩不贷。
为充分发挥考核工作“指挥棒”作用,我市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到全市绩效考核之中,组织半年督查、交叉互检及全年考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认真整改。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会同市脱贫办对全市有包保任务的市直部门和下派第一书记,就帮扶职责和驻村工作进行考核,对市直部门包保工作进行打分排名,召开全市大会进行通报,对排在末位的部门进行约谈,形成了以上率下抓落实、众志成城齐攻坚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吉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宣传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仅2018年上半年,就在各级各类媒体刊播、发布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相关宣传信息共计880余篇;积极开展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组织全市125个贫困村的村书记,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脱贫办,多次召开市直包保部门和第一书记工作调度暨经验交流会,宣传驻村扶贫先进典型,坚定包保部门和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信心和决心。并落实奖优罚劣和双向激励机制,为扶贫开发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和强大声势。
为清除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根源,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我市还制订并下发了《四平市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起草了《四平市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四平市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方案》等文件,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两整治、两增强”活动,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
聚焦问题导向 全面反思知耻后勇压茬推进问题整改
针对2017年全省扶贫成效考评我市在考核反馈存在的10个方面问题,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认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任务压力前所未有,整改突出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只有认清形势、高度警醒、汲取教训,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务实推进,才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市委、市政府集中召开推进会、部署会、汇报会,压茬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全市上下联动、集智推动、深入自查、全面反思、知耻后勇、狠抓落实,集中整治了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整改成效不明显、监督考核不严格等扶贫领域存在的基础性倾向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我市71个贫困村22470人未脱贫的实际,针对当前存在扶贫项目收益水平较低,非贫困村扶贫项目缺乏等突出问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五大工程”,以高度自觉的政治担当,以攻坚拔寨的决心和饱满的信心,举全市之力,主动作为、迎头赶上。
我市实施了脱贫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信息监管,深化问题整改,狠抓脱贫成效,新增扶贫资金,对去年已退出的54个贫困村开展“回头查”,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我市实施了产业就业带动工程,在“造血能力”上出实招、见实效。创建扶贫试点,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开展旅游扶贫,推进省定23个重点村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新开工的7个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
我市实施了基本保障加强工程,凿实惠民工程,10月底前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938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2433人集中式供水、5820人分散式供水问题;做实教育为民,严格执行“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决不让一户一人因贫辍学;落实医疗保障,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使贫困人口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健康体检率达到100%;夯实保险兜底,针对因病致贫占贫困人口总数82.19%的实际,通过保险兜底,为大病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我市实施了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危桥5座,推进贫困村、重点屯通硬化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贫困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18个贫困村配备更新健身器材,实现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全市建设4g以上基站320座,实现通讯设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通、宽带网络全覆盖;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贫困村屯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乡镇污水处理达到全覆盖,推进贫困村“厕所革命”,努力改善村容村貌,着力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感、获得感。
我市实施了扶志扶智激励工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集中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文化惠民扶贫、精神脱贫志愿帮扶、职业技能培训与科技下乡、精神文明宣讲五大行动,全面推动精神扶贫,增强贫困户脱贫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2018年7月18日至21日,市委书记韩福春率队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学习考察扶贫工作,并与南充市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学习并借鉴南充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务实高效开展。
在全市脱贫攻坚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市上下正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新格局,将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贯通,同中央有关政策相衔接,同四平实际相对接,同各项工作相统筹,突出问题导向,肩负使命担当,以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迅速开创脱贫攻坚的新局面,奋力夺取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火眼金睛寻小偷踪迹 一小时破两起盗窃案
苏州高新区召开区党政联席会暨区委深改组会议
市图书馆举办母亲节主题讲座 我为妈妈折朵康乃馨
又是玩手机惹的祸 慈溪一辆兰博基尼"飞"上隔离带
杭师大的“微光” 散发着浓浓的青春味道
我市脱贫攻坚综述之夯实基础篇
男子半夜醉酒回家遭妻子数落 借酒劲大闹车库弄坏三辆车
市政协机关认真学习宪法监察法
观山湖区举办中小学禁毒法治文艺展演
骄傲!三明籍运动员邓薇又拿冠军了!创“五连冠”佳绩!
江门体彩开展“送温暖、传真情”活动 慰问困难网点业主
市红十字会四届四次理事会召开
市公交集团公开招聘2019年度社会义务行风监督员
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崔树旺院长第三次荣获“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表彰
东港市前阳镇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交委]市交委公路处安排部署2018年公路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桦川县领导主持召开桦川县国道省道改造工程推进会
德城区广川街道堤岭社区 829户居民分到新楼房
三门县“三动作”推进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工作
一岁娃反锁家中,消防官兵钻窗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