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耄耋之年,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然而今年89岁的苏培华和其他老人不同,她从18岁开始做绣花鞋垫,画绣花图案,到晚年将绣花图案“搬到”纸上。71年来,她一直没让自己闲下来,也诠释了什么叫作老有所乐。
苏培华老人在书房画画
来到位于徐家河社区苏培华老人的家,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客厅和书房的墙上挂满了老人画的花鸟画。“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在本子上。”苏培华的儿子张钧说。随后,张钧从柜子里拿出了厚厚的宣纸、废纸和册页,记者翻开看到,里面全是苏培华画的画。说起老人的画画经历,要从她年轻时做绣花鞋垫开始。
不仅会绣,还会画图案
苏培华的老家在大王庄镇东上崮村,她在18岁的时候接触了绣花鞋垫。“那个时候很喜欢这个,但没有人教,都是自己学,不会的地方就向村里的长辈请教。当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东西,就靠着口口相传。”苏培华说。当时村里很多年轻人喜欢绣花鞋垫,但只有苏培华不仅会做,还会画图案。很快,村里人就都知道了她,需要绣花鞋垫的找她做,想自己绣的去找她帮忙画图案。
一有空就绣鞋垫,对于苏培华来说,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老家,大多以干农活为主,忙一天下来,回家还有家务事需要操劳,往往很少有人再去做些绣东西之类的活,但苏培华不一样,她觉得做绣花鞋垫让她有了精神上的寄托。“我干完了活,再做些这个,让我在生活中多了很多乐趣。”苏培华说。
没了鞋垫,还有纸笔
2012年,由于苏培华老人年纪大了,腰还不好,身边需要人照顾,就从老家搬到了徐家河社区,由儿子照顾。虽然从老家搬到了市区,但老人依旧鞋垫不离手。2013年,老人的老花眼变得厉害了,没法继续做绣花鞋垫了,但很多做好的鞋垫还在家里收藏着,没舍得用。
“母亲绣不了鞋垫以后在家里比较寂寞,知道老人会画图案,就想让她在家老有所乐,画点东西,以后也能做个纪念。”张钧说,母亲当时听后很赞成,就开始在宣纸、废纸、册页上画画。母亲的画主要以牡丹、桃花、鸟等为主,因为母亲在农村待的时间比较长,基本依托当时农村里的元素,用的也是以前画绣花鞋垫图案的方法。为了支持母亲,张钧还为她买相关书籍,以便参考。
“我基本每天都会画,一次能持续画一个小时,然后歇歇再画,一天能画个三四次。很多画都是一天完成的,慢的两三天就能完成。”苏培华说,“平日自己在家,坚持画画让我每天过得很充实。一辈子了,我闲不住,就喜欢钻研点事,做些精细的活。”
每天都画,激励晚辈
“光装裱的画就得30多幅了。”张钧说,平时他爱好书法,经常把母亲的画和自己的书法结合起来,装裱在一起,挂在屋里,“来家里做客的人看到老人的画都夸赞,母亲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很开心。”“母亲年龄这么大了还每天画画,对我们这些晚辈影响很大。我们家的人也都喜欢上了艺术。”张钧说,他的大哥一直练习书法和画画,还学习了京剧等,女儿和侄子学了钢琴,整个家庭有了艺术氛围。
“母亲的画并不是说有多么高的艺术造诣,正是她用自己不是很专业的绘画方法,体现了不停钻研、贵在坚持的精神。她的行为在我们家里弘扬了正能量,这正是老有所乐。作为晚辈,我们很欣慰。”张钧说。
记者 刘然
我市上半年网络零售额增幅位列全省第三
夏季肠胃疾病高发老年人少食凉性食物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成为新时代广大干部的重要追求
致敬劳动者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推出《劳者荣耀》系列视频
考生注意啦!体育类高职专科批第一次即将开始
89岁苏培华:将绣花鞋垫“搬到”纸上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国内两百家纺织企业齐聚张槎,搭建全链条沟通桥梁
线上线下齐用劲儿“雷霆行动”拘传老赖66人
新战略安排:一脉相承发展创新
夜市烧烤店占道经营现象愈演愈烈
道县224家民办学校接受年检
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市政府召开全市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议
“婆婆嘴”软化“硬心肠”居民主动拆违建
监管通关科积极支持辖区轴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金安区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护
太平人寿30万重疾险理赔1日结案
成都小伙和宝鸡姑娘:西成高铁是我们的媒人
凤泉区:宝西街道办事处国庆活动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