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投资2000多万元的松山区初头朗镇高科技农业产业试验示范园在福山庄村建成投产,20座单体蔬菜大棚背北朝南、依次排开,棚均使用面积5亩,总面积达105亩。种植户刘万儒一座大棚的一茬西红柿收益就达10万余元,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业大棚的近十倍。
传统农业大棚的土地净利用率只有46%,但这里却超过70%。为解决蔬菜授粉难题,一名种植户还专门引进了“外援”——昆虫熊蜂。熊蜂授粉比激素点花省工省力,一箱熊蜂可授粉一亩半西红柿,省了很多劳动力,熊蜂授粉的果实比较饱满,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的西红柿,每公斤能卖到十几元钱。
在穆家营镇全家梁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几栋高科技试验示范棚满是现代农业与高科技融合的浓浓气息:温控系统提供舒适的恒温环境,幕帘系统提供充足的光照环境,滴灌系统提供高能营养。智能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大棚内设有多个传感器,负责收集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各种数据,并传输到控制室电脑系统中。对比此前人工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幕布启闭、喷雾系统开关等,从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等,保证蔬菜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在楚东设施农业园区里,一条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新经济生态链条让人叹为观止,农业现代技术引进示范棚内,与众不同的新式框架让人眼前一亮。脚下都是砖地,没有泥土,作物如何生长呢?走了一圈发现,作物长在了墙上、栽在了树下、飘在了空中。生态墙体栽培、漂浮流水栽培、垂直无土栽培等新技术栽培的秧苗呈现勃勃生机。
近年来,松山区陆续引进多项高端农业项目,“规模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模式打通了技术、管理、运营、市场等各方面的瓶颈,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水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环境恶化、农产品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都迎刃而解。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农业生产具备了稳定、高产、高质、高效的特点。
望城区环保时装秀共迎环境日 环保行动倡导新生活
市纪委市监委召开“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专题活动动员部署会
柯桥区司法局巧用“钉钉APP” 实现矫正监管精细化
海盐立足职能助推文明县创建
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河长制电视会议召开
松山区抢占农牧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智”高点
我市2个项目在廊坊农交会上成功签约
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公告(第五号)
今夏荆州成年人学游泳掀热潮40岁左右女性占多数
资中县四举措抓好抓实返乡创业工作
7月济南市扬尘治理考核成绩单出炉 槐荫区获奖82万余元
宋希斌会见三国驻华使馆代表
自治区禁毒委到柳江调研
重庆啤酒2017年净利润3.29亿元 比2016年增长82.03%
安陆老农瓜田里捡到一枚手雷
"业达杯"海归创业大赛:全域智慧旅游引领创新发展
多部门联合为市民健康把脉问诊
刘志伟看望慰问局机关离退休老干部
沛县警方强力推进寄递业安全监管
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到黄圃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