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上岗”旅客有望迎空中上网

  继实现“空中手机开机”之后,我国民众还有望迎来高速率、可供多人使用的“空中手机上网”服务,而这和一颗卫星的投入使用有关。
  今天(23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轨交付,正式投入使用。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该星可方便用户快速接入网络,下载和回传速率最高可达150mbps和12mbps,未来相关配套设施一旦在飞机、高铁安装运行,便可满足航空、航运、铁路互联网用户的接入需求。
  实践十三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轨技术试验卫星,于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该星完成了锂离子蓄电池技术、电推进技术等11个试验项目。
  来自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显示,实践十三号卫星创造了我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首次在我国通信卫星上应用ka频段宽带技术,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了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首次在国际上开展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试验,速率最高达到5gbps,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等等。
  卫星总师李峰说,与一般通信卫星相比,高通量卫星具有容量大、速率高、价格低、终端轻便、组网快捷等独特优势。相比传统c、ku频段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终端设备更小、易于使用,以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比传统频段卫星的模式更显灵活。
  记者了解到,实践十三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该星主要为中国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服务,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广泛应用于企业专网、远程教育、医疗、互联网接入等领域。
  当天,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我国还将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预计到2020年,形成可覆盖中国全境以及亚太地区,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有力满足“宽带中国”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对宽带通信的迫切需求。(记者 邱晨辉)

沭阳近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市旅发委端午前赴接渡镇前屋村走访贫困户
恩施州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冬景美
匠心农行 | 杨阳:真诚服务 做银行一线的先行者
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上岗”旅客有望迎空中上网
郾城区许洼小学扎实开展十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耒阳市2017年衡阳市级土地开发项目及2017年省投资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项目(第二次) 第四标段 耒阳市长坪乡石枧村土地开发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山西娄烦回应“尬厕”没墙没顶:限期整改
芙蓉社区举办公益讲座 关注食品安全
王钦敏考察智慧泉城建设
2017年市城建档案馆 馆藏档案达90多万卷
市投促局副局长邓之武率招商小分队参加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中国舞蹈“荷花奖”广州开赛
岚山经济开发区:对标学习 争创先进
《书香大连·幸福家园》全民终身学习公益讲座
五十四张清单为庆元“小微权力”定“边界”
叙永县川泸西外汽车站5月底试运行
2018绿博会在成都开幕300余家企业展示工业绿色转型成果
东坑妇联社工教市民向家庭暴力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