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深度贫困户集中安置“挪活路”


  3月8日,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翁家沟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张建英正在安置点茶园里疏土、开挖排水沟。翁家沟集中安置点建成后,周边规划了20亩茶园,让贫困户家家有茶园和蔬菜地。 (通讯员 崔彧 摄)
  “背上驮座山,越爬人越喘。翻过几道崖,流了几身汗。”曾是秭归县4233户深度贫困户的共同记忆。
  精准扶贫以来,秭归县不仅用“挪活路”的方式断穷根,更釆取多种措施让贫困户富起来。
  3月12日,记者在郭家坝镇西坡村沙林子集中安置点看到,一排排白壁青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上千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中央,一口景观池清水微漾。这里有28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王凤英一家5口于2016年底搬入,四室一厅125平方米的房子令她非常满意。当木匠的老公将家里装修得十分洋气:地板砖、电视墙、壁柜,和城里房子没什么两样。
  王凤英说,政府不仅给大家盖了房子,还在屋后划了两分园田,为每户统一修建了15平方米的标准猪栏。农业、人社等部门经常进村教种植、搞招聘。“我老公在本地搞装修,我加入了红白理事会帮厨队,再也不用出去打工让孩子当留守儿童了。去年我家收入超过5万元,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王凤英笑道。
  九畹溪镇界垭村杨老山安置点,居住着10个贫困户。杨老山以前不通公路,但茶林成片,谁都舍不得搬离茶园。镇里因地制宜建安置点,2016年,一条大路直接修到了杨老山,分散的贫团户集中居住,既守住了茶园,相互间也有了照应。
  有着47年党龄的黄清元老人是第一个拆老屋搬新居的人。“政府拉还要自己往起爬!”黄清元在去年的重阳节戴上了大红花,捧回了“脱贫示范户”的奖牌。老人指着房屋墙上“勤、孝、和、德”文明标语说:“政府考虑周到,为每户建了20平方米的附属屋,不仅堆杂物还可以喂猪。我常对邻居们说,现在条件好了,屋子要收整洁、马桶要冲干净,户户要争当文明家庭。”
  包括黄清元在内的全村140个贫困户都加入了成宇茶叶专业合作社、绛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除了到合作社打工挣钱、茶叶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卖给合作社,2017年还实现了户户分红。
  加强后续保障,是秭归县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的举措之一。2017年,秭归县整合项目资金,对2016年以来建成的153 个集中安置居民点,进行了“五个一”后续配套再完善。即每户“一份园田、一间生产用房、一个产业项目、一次技能培训、一个就业岗位”,让安置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今年,秭归县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强化精准施策,对已脱贫出列的30个行政村和已脱贫的40736人进行巩固提升,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减31456人、17个存量贫困村出列的年度任务,打赢全面脱贫“摘帽”总决战。
  记者手记
  精准扶贫不能搞权宜之计,对当年脱贫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决不能“今年脱贫、明年不管”,既要用当年扶持即可见效的措施和项目来帮扶,又要在脱贫政策和手段上进一步细化量化,以实现精准、高效、可持续脱贫。
  秭归县为交通条件恶劣的深度贫困户开出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药方”,但并不是“一迁了之”,而是在生产生活资料保障、劳动技能培训、产业项目扶持等多方面持续跟进保障措施,从而让脱贫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实现了稳扎稳打、稳步前行。(通讯员 郑家裕 周华山 崔彧 记者 何宝喜)

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召开全市农村公路工作会议创建“四好农村路” 谱写发展新篇章
锁定央视,这部大片带你领略一个创新的中国!
我市住房公积金“双贯标”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顺利通过部、省两级验收
市消费者协会“品质消费教育乡村行”获好评
嫩江县政府县长徐峪深入第二小学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秭归深度贫困户集中安置“挪活路”
西夏区多点发力推动企业挂牌上市
为担当者担当
长沙供电公司2018年05月08日发布的计划检修停电预告
烟灯山方向24台班车循环滚动发班
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唐山市民宗局传达学习贯彻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精神
王瑞宝:保质保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风里雨里,守护孩子从不缺席 家长义工乐当“护苗使者”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苏银增来唐山调研考察
庐山市交警全力护航越野拉力赛
市宣传文化系统昨召开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专题会议
新 塘:假日不休 有序推进土地确权工作
南昌首次向社会公示47辆正规救护车车牌 注意甄别
一则狗伤人谣言引爆朋友圈